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中国教育电视台】以数学之眼,看美好明天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6-25 08:34 浏览量: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宗本带领团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数学技术”理念,用数学技术推动国家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 教育力量·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巡礼》专栏,一起走进西安交通大学,来看他们的故事。 

数学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记者见到徐宗本院士时,他正给同学们讲解一种数学方法,有了它,雷达能够在卫星上清晰呈现大地面貌,核磁共振可以检查身体的内部结构,就连CT成像的辐射也能降到最低。

徐宗本:我们了解到有几个极端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希望有一个更轻便的雷达能上卫星,既要把大地看得更清晰,又需要能够能负担得起。后来我们又发现这个问题和医疗器械几个方面都紧密相关的,比如说CT,比如说核磁,都是由表及里,要看看不到的地方,这个问题正好就是数学上的反问题,加上这个仪器设备的观察条件的限制。对于CT来讲呢,电压不能太高,否则对人体造成伤害,我们现在就叫做弱观察,就是弱观测背景下的反问题怎么去解。

从雷达成像的技术突破到医疗影像的落地应用,这项以“看”为核心的数学方法,叫做弱观测成像反问题的L1/2理论与自适应正则化,该项目从立项到完成,整整用了16年的时间。回想起这16年攻坚克难的心路历程,项目第三完成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孟德宇印象最深的就是徐院士常说的一句话:聚焦主航道,解决实际问题。

孟德宇:“当我们采用一些传统的反问题的求解格式,那么他们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必须要预先去设计,其实徐院士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他当时告诉我们,他说,你们还是要让他真正能够根据实际的问题,真正的实现所谓的自适应性,不是我们事先去人工设置它,而是通过数据,通过我们的任务去让它自动的基于任务去变化,自适应的变化。它也确实在CT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真正的解决了一个问题,有一个很大的成就感。

徐宗本:做基础研究,最根本的是要切入主流。多写一篇文章、快速的出一个成果,拿一个专利,做这种小小的边角料的事情,我是不允许的。我们要看到应用背后的科学。

对徐院士来说,数学研究真正的困难并不在于计算,而在于如何让数学走出解题的桎梏,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解决关键卡脖子难题。

徐宗本:数学的成果被别人看见、认清、接受,是很困难的事情。大家容易接受的是什么?一个数学家,聪明的不得了,可以解出一个难题,他不是一个常人,这就是大家的刻板印象。但事实上不是,事实上是说数学的成果  能够直接服务于我们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于我们的高科技的,能够解决我们高科技中的一些卡脖子问题。

在徐院士带领团队不懈努力下,创新提出的一系列数学模型,帮助研发成功全球首部稀疏雷达并开展应用,设计了全球首个领先的快速磁共振成像算法,加速成像9~10倍,研发成功降低常规剂量5~10倍下可应用的新型分布式微剂量CT,新CT已通过国家评测装机,实现产业化。一项项技术的落地应用,对徐院士来说,在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时,仍肩负着”前路漫漫再扬帆“的重任。

徐宗本:我们更希望的是,当大模型成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标识性技术。我们希望以科学家的视角,帮助大家回答,大模型为什么好?大模型哪里好?大模型怎样用、 如何用才能带来效益这样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期望以这种方式贡献于这个社会,贡献于千行百业,

服务国家需求,造福人民生活。团队的这种精神也始终激励着西安交通大学的一批批科研人用数字绘就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学院博士生吴训蒙:团队精神始终鼓励我们时刻保持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当然我也会把‘饥渴感’带到我的科研学习生活当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年教师张昊天:做顶天立地的研究,这是徐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我希望把徐老师的这个理念贯彻下去,普及给更多的年轻学者。”

徐宗本:一定走国家需求驱动的这条路,所以我们坚守了一条,就是做有组织的科研,做目标驱动的科研,做国家需求驱动的科研,要把我们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文字:中国教育电视台
视频:中国教育电视台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