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首届“医学+X”融合创新论坛在创新港成功举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小鹏教授,复旦大学唐惠儒教授、浙江大学陈衍教授、中国科学研究院孙兵研究员、南华大学张晓东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邱强教授、浙江大学华孝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郭保林教授、张明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晓教授、刘晓丽教授、刘静教授、温玉荣教授等来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大会,带来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研究成果。论坛开幕式由交大一附院MED-X研究院副院长王亚楠教授主持。
李小鹏副院长在致辞中对参会嘉宾表达了感谢。她谈到,以临床实际需求与临床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推动临床学科创新发展,是大型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医工交叉融合已逐渐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探索医工交叉融合机制,充分利用生命科学以及理工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力量,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医学与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推动医学高速发展。本次大会聚焦“医学交叉”和“融合创新”两个关键词,邀请到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交流,是一场知识的饕鬄盛宴,为医院的科研发展指引方向,拓宽国内外视野,促进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希望各位能够通过今天的大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学术讲座第一部分由交大一附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荣谦教授和李燕教授主持。
唐惠儒教授作题为《精准医学之定量代谢组学》主题演讲,介绍了定量代谢组学新技术发展,以及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如何助力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反应的预测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陈衍教授作题为《MRSA的临床治疗困境》主题演讲,根据团队开展MRSA耐药基础研究情况,同时结合近年来本领域对于MRSA持留感染诊治研究进展,阐述了MRSA研究进展及治疗困境。
讲座第二部分由交大一附院王亚楠教授和刘晓丽教授主持。
孙兵研究员作题为《α促黑素抑制ILC2细胞功能和治疗哮喘的作用研究》主题演讲,阐明了“晒太阳有益于哮喘的治疗”的新机制,为肺部炎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张晓东教授从研究背景出发,系统阐述了CLK2磷酸化核内RelA/p65负调控NF-KB通路在炎症和天然免疫中的功能研究。赵晓教授作题为《组织器官互作调控免疫代谢稳态的机制研究》主题演讲,分享了研究团队的思路及成果。
讲座第三部分由交大一附院温玉荣教授吴荣谦教授主持。
邱强教授作题为《鹿茸再生的进化发育机制及其生物医学意义》主题演讲,系统描述了鹿角再生和快速生长的细胞分子机制,为理解哺乳动物再生提供了全新的认知,同时为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郭保林教授作题为《快速止血与促组织修复水凝胶》主题演讲,阐述了超分子水凝胶在快速止血和促进伤口修复方面的作用。刘晓丽教授围绕“肝癌纳米磁热疗”进行了主题演讲,指出纳米磁热技术在治疗肝癌过程中的优势及困境,表示有效提高纳米磁热技术抗肿瘤疗效,充分发挥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能迫在眉睫。刘静教授作题为《蛋白稳态调控及PROTAC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应用》主题演讲,介绍了蛋白质稳定性调节机制,以及PROTAC在靶向癌症治疗的广泛应用。
讲座第四部分由交大一附院赵晓教授和杨超教授主持。
华孝挺教授围绕“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与进化机制研究”进行了主题演讲,提出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菌药物,进一步明确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张明真教授以“纳米中药与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为题分享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及思路,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细胞外囊泡和碳点抗氧化纳米酶的设计及应用。温玉荣教授聚焦肠道微生物代谢和疾病领域,进行了题为《肠道毒素分泌与致病机制及中和抗体研发》的主题演讲。
在讲座过程中,与会者与演讲嘉宾积极互动交流,针对学科发展前沿问题积极探讨学习,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来自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分享和交流,与会人员进一步了解到学科交叉融合对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作用,思想的碰撞为与会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激励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为新医科建设、临床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带来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