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陕西日报整版】西安交通大学:传承西迁精神 服务国家需求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4-21 13:46 浏览量: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习近平

我的心里话

西安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副主任 沈超:作为新时代西迁精神传人,我们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听党指挥跟党走,将立德树人贯穿日常工作始终,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陕西日报记者吕扬整理)

4月的西安交通大学校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4年前的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在会见西迁老教授和师生代表时,他深刻阐释了西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今年是交通大学建校128周年暨迁校68周年。一百二十多年来,从“兴学强国”到西迁精神,西安交大深深植下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走出了一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学之路。

初心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新时代,交大人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扎实推进“6352”工程,不断健全“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持续推动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贡献力量。

西迁精神发扬光大

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右面“沿革墙”上“为民族而生 为时代而生”几个大字,记录着这所诞生于黄浦江畔,扎根在大西北的高校波澜壮阔的历史。左手展厅门廊上,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大考察时对西迁精神的深刻阐释:“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18年,交大西迁博物馆建成开馆。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位,交大人用心用情讲好西迁故事,宣传弘扬西迁精神,出版《图说校史》《西迁创业者列传》《西迁巾帼》等13部系列书籍。为充分挖掘西迁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发挥场馆实践育人作用,西安交大建设数字文博平台,通过“云直播”讲解,让更多人了解西迁精神。

郑睿同学是交大西迁博物馆的讲解员。5年时间里,她给来宾作了400多场讲解。郑睿说:“每一次讲到西迁前辈舍小家、顾大家,讲到他们‘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豪言壮语时,我都会被深深震撼和激励。作为西迁精神新传人,我们一定听党指挥跟党走,不负时代重托。”

“交大西迁故事让我深受触动,老教授们义无反顾来到大西北,今天的我们更要不负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在中国的西部作出自己的贡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厚厚的留言簿上,记录着参观者饱含激情的感悟。

截至目前,交大西迁博物馆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近72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约5000场。

几年来,西安交大全方位、立体化推进西迁精神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思政育人格局。

“西迁精神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我曾有幸参演了话剧《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扮演一名西迁女教师。在一次次喊出‘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口号后,我对西迁前辈更加钦佩。我想这是将‘小我’融入‘大我’,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最生动的体现。”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田雨馨说。

“来交大学习、工作、生活的9年,也是西迁精神滋养和教育我的9年。对西迁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弘扬就是用行动不断书写新的故事。”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马勇说。在西迁精神的感召下,马勇立足专业,在校内外开展西迁精神主题宣讲50余场、受众2万余人,带动身边更多同学争做新时代西迁精神新传人。同时,马勇聚焦数字乡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深入延安、榆林等地开展调查研究,发表多篇理论研究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服务国家助力发展

走进创新港躬行楼二楼,11块校企联合研究院(中心)的牌子挂在长长的走廊里。走廊最开阔的地方,摆放着几个色彩淡雅的沙发、茶几和圆桌。置身此处,会感到这所历史厚重的大学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新的奇迹。

正像交大人说的那样,创新港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近年来,西安交大坚持从国际视野看交大、国家战略看交大、跳出交大看交大,不断推动学校更好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地方发展、融入产业创新。

西瑞—交大智慧能源创新技术研究院是西安西瑞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瑞控制”)和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的合作平台。

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宋国兵打开手机,里面有一段他和西瑞控制的员工就样品最新测试分析结果的对话:

“结果和想的一样吗?有相互影响吗?”

“宋老师,影响很小,和想的基本一致。空载电流不到4%。”

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授能随时沟通,让宋国兵感慨不已:“正是有了校企联合研究院(中心),企业遇到实际问题,我们就能第一时间了解沟通。这种快速高效的交流方式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西瑞控制是一家专注于高可控供电保护控制技术及智慧服务的高新企业,多年来和西安交大保持着合作关系。

“研究院不仅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了平台,也为我们和用户、金融机构架起了桥梁。”研究院执行院长、西瑞控制董事汪俊峰表示,研究院会根据行业发展、企业需要,成立专项联合攻关小组,解决行业难点和痛点问题。

“配电网接地柔性熄弧系统”落地并走向市场,就是研究院联合陕西电科院共同取得的成果。这项成果解决了配电网单项接地故障这个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

深度产学研融合带来高效创新,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在陕西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西安交大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启动了“6352”产教融合创新工程,汇聚政(支持政策)、产(领军企业)、学(高水平大学)、研(大院大所)、用(地市飞地)、金(科技金融)6种资源进创新港,建立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学院(研究院/孵化器),厚植政策、金融、配套、法律、服务5种生态,构建成果交易、创投2个平台,并探索构建“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推进企业主导的产教深度融合。

目前,西安交大已与近200家头部、领军企业共建企业主导、共同管理运行的创新联合体,与76家企业实现深度融合。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良性循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

产教融合共育新人

连日来,一大波路演和技术成果转化等交流活动在创新港上演。

3月21日,全省高校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培训暨校际观摩交流活动在创新港举行,全省46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百余人参加。

4月9日,创新港首届关键卡脖子技术转化研讨会暨项目路演大会召开。大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2000余人参与。据不完全统计,超过半数路演项目在路演结束后,得到多家投资机构、科技企业的关注,并相约深入对接。

4月12日,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上海均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带队来到西安交大,座谈交流深化校企合作。王均金表示,前期浙商与西安交大开展了多次对接交流,为双方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校企联合研究院(中心)落实落地,出成果、出效率、出效益,为校企双方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

高校手里的“药方”能否解决企业“疑难杂症”,这需要走出实验室去验证。

在联合研究院(中心)建设中,双方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共性问题,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带领硕博研究生,开展有组织科研,打通从实验室“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

“老师的根本职责是育人,育人不仅要在课堂上,也要在实践中。”宋国兵说,“以前研究生拿到选题,做好论文就够了。现在,加入研究院参加课题的学生,会和企业员工沟通,接受‘科学家+工程师’双导师培养。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企业科研人员成长,对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也大有好处,能让同学们从‘理论’拓展到‘理论+应用+研发’。”

研二的马文博和研一的何清余、李欢都是宋国兵的学生。进入研究院以来,他们感受到研究院给自己学业和成长带来的好处。

西安交大一大批硕博研究生在联合研究院(中心)参与到科研攻关项目中。由陕西轨道交通集团与西安交大联合组建的轨道交通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与行业内16家龙头企业组建多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0余名教授、企业研发工程师及49名硕博研究生参与研发工作,8个科创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4个项目成果在首届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和第十五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展出。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表示,西安交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校地联动、深化校企合作,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西迁精神永流传

吕扬

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涵英楼一楼的创新港数字展厅,西安交大研二学生于欣欣给来自交大南京校友会的客人讲述交通大学波澜壮阔的西迁历史。“经常有省内外的企业、高校客人来这里参观,了解西迁历史,了解创新港的发展。作为交大学子和西迁精神新传人,我要牢记嘱托,奋发有为,在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中作出贡献。”于欣欣说。

在数字展厅的一面墙上,一幅中国地图旁有这样六句话: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引入各类金融资本、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这是创新港的定位,也是创新港的发展目标,更是西安交大在新时代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发挥创新港秦创原总窗口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不懈奋进的写照。

蓝图绘就,使命如山。西安交大以超前理念,实施“6352”工程,在实践中构建“1121”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几年来,创新港接待了260多家大型企业,与近200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了共建联合研究院(中心)协议,与76家企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引入230余家金融机构,累计转化成立科技型企业200多家。

“西安交通大学将持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强化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将创新港打造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 

原文刊载于2024年4月21日《陕西日报》第2版

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404/21/content_863523.html

文字:陕西日报 吕扬;西安日报 任娜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