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西安交大一附院牢记医者宗旨,在这个“双节”假期,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特别是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上,发挥技术优势,注重团队协作,成功挽救多名患者的生命,彰显出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和西迁新传人的使命担当。
千里转运,成功抢救超低体重早产肠穿孔宝宝
10月1日,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一附院小儿外科团队联合新生儿团队及麻醉手术部团队,成功抢救了从榆林医院千里转运的突发肠穿孔超低体重早产宝宝。患儿于9月25日在一附院榆林医院剖宫产出生,孕周28周,出生体重仅840克,为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患儿自出生后不能正常排便,检查发现空腔脏器穿孔。消化道一旦发生穿孔,胃肠道内的气体、消化液、粪便就会进入腹腔,造成腹腔内压力升高、导致呼吸窘迫,还会引起感染、败血症、休克和多器官衰竭。一附院榆林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刘增芳联系总院儿科主任周熙惠后,决定立即转运到总院。
超低体重宝宝皮肤像胶冻一样半透明,胳膊仅有成人手指般粗细,手术难度大,麻醉风险高。新生儿病区周熙惠、小儿外科曹振杰、麻醉手术部刘学宁多学科专家为患儿紧急施行了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宝宝肠道存在梅克尔憩室粘连,并发肠管梗阻、破裂穿孔,小儿外科曹振杰主任遂行肠切除及肠吻合术,超低体重宝宝肠管只有一根吸管粗细,肠吻合采用超细缝线,缝合技术要比绣花还细致。麻醉医生全程处于紧张状态,术中既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还要密切观察呼吸机通气参数变化,保证氧合参数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团队2个多小时默契配合下,早产宝宝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硬核“护心”,为重症心衰患者点亮“心”希望
10月5日上午,一台高难度的微创不停跳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正在手术室有条不紊地进行。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在麻醉手术部、超声医学科、体外循环和心外ICU的默契配合下,成功使一名终末期心衰患者重获“心”生。
5年前, 52岁的吴先生(化名)在劳累后突然出现胸痛、气短,诊断为“冠心病”行冠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年来,患者的不适症状一直反复出现,住院治疗诊断为“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心房颤动”,给予抗凝、纠正心衰等治疗后有所好转。10天前,由于患者肺部感染病情急转直下,心动超声检查提示:左室增大、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显著降低,EF值只有25%,不到正常人的一半。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治疗的最佳选择,然而此例患者体重大、心功能极差、心衰反复发作,难以等到匹配的心脏供体,病情随时可能急剧恶化,从而丧失手术机会。心血管外科闫炀主任、李勇新、师桃副主任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充分探讨和术前评估,最终决定为患者尽快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术。
手术当天,郝军军医生将左心室辅助装置连接测试,闫炀、李静、郭锋伟医生在微创心脏不停跳下,通过左侧心尖部胸壁开口和右侧胸部小切口,顺利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整台手术历时近5小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心外ICU监护治疗。
生死时速,多学科协作抢救肝移植术后患者
9月30日下午,一附院肝脏移植内科(南院区)收住了一位重症患者。患者是肝移植术后2月,1天前因不洁饮食出现恶心、呕吐,夜间腹泻10余次,发热,入院时精神很差,意识模糊并伴有房颤。病区主任王博、主治医师田敏及值班医师刘康迅速组织抢救,诊断患者急性胃肠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肝脏、肾脏、心脏多脏器受损,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科室在给予快速补液、抗感染、保肝、补液、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等对症治疗的同时,立即请重症医学科和心内科急会诊,在进行2次电复律仍无法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下,给予可达龙持续泵入控制心率,患者病情有所缓解。鉴于其病情危重,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患者转至重症ICU。入科后立即进行了血液净化、气管插管,肝移植科医生根据病情停用免疫抑制剂,给予激素甲泼尼龙静滴,输注血浆等。患者肝功谷草转氨酶一度升高达到2706 U/L(正常值是0-40U/L),总胆红素101.9umol/L(正常值是3.4-17.1umol/L),血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目前,在多学科联合积极救治下,经过6天医护人员的接力抢救,患者已经度过了危险期。
此外,病区一位患者肝移植术后2月发生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衰竭,10月2日,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胆红素较前明显升高达到692.8umol/L,需要尽快行血浆置换治疗。在血制品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肝移植内科、血库、感染科、重症ICU、血液净化科等多科室协作于次日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
突发休克,合力抢救重症脓毒症患者
9月28日,52岁的陈女士来到一附院东院区泌尿外科就医,表示自己于一周前突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腰痛、发热、寒战,于是在当地医院就诊,查相关化验及CT提示“肾炎、肾结石”,在进行了抗炎治疗一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原本以为无大碍的陈女士回到家中,想着再吃几天药便能彻底痊愈,没想到一天前竟又一次出现发热、寒战的症状,心中不解的陈女士口服了退热药物后,虽体温有所下降,但陈女士仍感到不安心,遂来到东院区泌尿外科,表示想通过手术彻底治疗肾结石的问题。在办理入院的过程中,陈女士突然陷入了感染性休克。
东院区泌尿外科主任杜岳峰紧急联系急诊与重症医学科、超声医学科对患者进行会诊,患者诊断为重度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双输尿管结石、双肾结石、高血压2级,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此时患者血压急降至70/40 mmhg,心率快,表情淡漠,体内白细胞达到危急值。重症医学科团队积极救治,立即与家属交代病情,并迅速制定诊疗方案:液体复苏、升压、抗内毒素、抑制炎症风暴。由于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差,不宜搬动,超声医学科台明辉主任在ICU床旁为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双肾穿刺引流术,手术成功进行。经重症医学科精心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各器官功能恢复良好,目前已转入普通病房,择期进行结石手术。
惊心动魄,急诊中心打赢生命保卫战
9月30上午,120急救车送来一70岁老年女性患者,一附院急诊中心医务人员接诊后,见其意识模糊,全身乏力、出汗,心慌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口唇及四肢末梢青紫,立即将患者推入抢救室。患者诊断为“心力衰竭、严重代谢性酸中毒、AG增高性乳酸酸中毒、扩张型心肌病、房颤、左心耳封堵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病情非常严重,危在旦夕。
急诊中心迅速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纠正酸中毒、强心、利尿、抗凝、保肝、改善心功能等药物治疗,同时请血液净化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结构性心脏病科、周围血管科多学科会诊。当天晚上由血液净化科在抢救室床旁行CRRT(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上机65小时后下机,有效地降低毒素、稳定内环境、改善心功能。10月4日患者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脱离无创呼吸机改为鼻导管吸氧,严重酸中毒已纠正,乳酸也降至正常范围。经过数日在抢救室积极治疗,患者终被从生命边缘挽救回来。
连续作战,守护生命战卒中
秋雨连绵,秋夜渐凉,卒中风险时刻威胁着人民健康。9月28日晚至10月5日凌晨,一附院卒中中心神经内科脑血管团队协同神经内科重症团队连续作战,开展了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开通治疗,挽救了患者和家庭的幸福安康。
随着绿色通道的铃声响起,40岁的年轻患者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反应迟钝,120急救车到达时,卒中中心神经内科脑血管团队已经在急诊科待命,迅速启动评估和急救,在急诊科、影像科、介入手术室的通力配合下,成功实现脑血管开通,患者的肢体和意识恢复如常。
凌晨4点,一例57岁患者被发现失语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有近期心梗、胸腔大量积液、可疑肿瘤等复杂病情。每一项都是对开通手术的巨大挑战,卒中中心神经内科脑血管团队迎难而上,成功取出了大量栓子,继而在重症团队和心内、胸外、超声等兄弟科室的通力配合下,患者的脑心功能逐渐稳定,已经能够配合自主活动。只要电话铃声响起,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就会立即启动,一例又一例的患者在这里得到成功救治。
82岁的老人,反复发生的脑梗、迂曲的通路、脆弱的血管,反复挑战着患者的安危,卒中中心介入团队细致耐心、稳步处理,最终成功开通了血管,避免了高灌注综合症的发生,老人术后激动地举起双臂,为医护们点赞。
保障有力,平台科室筑起生命屏障
一附院麻醉手术部在主任王强带领下,副主任温健、护士长段娜及相关人员深入梳理排查主楼、肿瘤、产科、门诊等各个区域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手术间中监护仪、麻醉机、抢救药品和设备以及所有墙壁插座进行了安全检查,细致入微,逐项落实到位。截止10月4号,麻醉手术室已顺利完成急诊手术59台,假期第二天,单日急诊心脏手术达6例。手术不仅数量多,难度也不小。其中有840g的新生儿还有80多岁的心脏手术,以及肝肾等大器官移植手术。
假期,介入手术室配合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人,合并心衰患者5例,辅助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2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植入CRTD1例,配合神经内科卒中中心救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人,血管外科介入手术5例,周围血管科、心血管外科急诊各1例,所有急诊患者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配合心血管内科完成择期手术23例,截止5日早8点,介入手术室完成手术共计57例。
假日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37岁晚期妊娠(34周+3)待产孕妇,因蜂蜇伤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从外院转入,入科后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浆置换、肾脏替代、抗过敏及促胎肺成熟、抗炎等对症治疗,经过积极治疗,产妇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成功脱离呼吸机,胎儿胎心监测及超声检查均无异常,现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重症医学科南院区病区假日期间收治了一名18岁少女,因精神行为异常入院,后确诊为罕见的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病程逐渐进展累及呼吸肌,遂给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给与大剂量激素冲击、淋巴血浆置换等治疗,目前患者神志已转清并顺利脱机拔管,进入康复训练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