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第三届“技术社会中的人文治疗”国际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召开

——哲学作为超联结时代的生活方式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8-14 09:58 浏览量:

 

 

2023年7月22日-23日,第三届“技术社会中的人文治疗”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Therapy in Technosociety, ICHTT)在西安交通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哲学作为超联结时代的生活方式”(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in Hyper-Connected Age),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承办,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韩国江原大学人文研究所协办,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丁晓军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来自中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瑞典、波兰、荷兰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近60位专家学者,从哲学、心理学、艺术、医学等不同领域和视角探讨了在当今超联结时代人文治疗的目的与原则、机制与作用,依据不同哲学理论探寻哲学践行的应用方法,哲学践行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临床实践的关系,对哲学咨询与治疗做出有效性评价,尝试以非医学的方式解决与福祉、身份和伦理相关的问题,旨在帮助人们实现心灵的平静和心理的稳定。

大会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丁晓军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潘天群教授和韩国江原大学人文研究所所长MinYong Lee教授致辞,他们一方面向与会者说明了“技术社会中的人文治疗”系列会议的缘起与宗旨,另一方面也感谢西安交通大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对于本届会议的大力支持,并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参会者和积极参与表示由衷欢迎。

在主旨报告阶段,美国哲学践行家协会创始主席、美国纽约城市学院罗‧马里诺夫教授(Lou Marinoff)指出,数字革命已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自我概念和交互方式,并且这种影响不全是有益于人类福祉的,新冠疫情更是助推了该情况的持续恶化。人类变成了居住在数字空间的“虚拟的”、“无实体的”生物,法国哲学家、古生物学家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将人类此时处于的状态称为“心智界”(noosphere),人文治疗应该尝试为技术社会潜在的非人化影响提供补救措施。澳大利亚凯斯林大学马修‧夏普教授(Matthew J. Sharpe)则探讨了斯多葛主义作为数字超联结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所可能指涉的内容;他指出我们不应该过于专注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或与他人进行比较,而是应该顺应自然而生活,找到自身价值的主要来源,培养自身德性、促进自我实现、投身社群服务。

在大会报告阶段,专家学者们聚焦超联结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科技发展状况,尝试探索人文治疗和哲学践行的可能发展与应用路径。中山大学杨玉昌副教授围绕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结合自己多次组织哲学课程学生去监狱和脑科医院开展教学实习活动的成果,展开对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实践的思考。韩国江原大学金汝珍研究员以韩国哲学咨询治疗学会(Korean Society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 KSPP)举办的哲学咨询临床教育(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Clinical Education, PCCE)之“自我对话录”研讨会为对象,试图在“哲学对话”中寻求在现代技术社会的高度网络互联中克服“自我欺骗”的方案。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伊莱‧克莱默博士(Eli Kramer)则指出我们正处于从主要以“话语”为基础的文化向以“图像”为基础的文化过渡的过程中,需要重新把思辨哲学作为一种动态的图像复合体来看待,然后重新思考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手段。

荷兰伊拉斯谟哲学践行研究所彼得‧哈特劳博士(Peter Harteloh)通过与搭载了GPT-4的聊天机器人进行对话,考察了AI作为哲学咨询师的角色,并探讨了此类聊天的特点、其中的哲学内涵、聊天内容与形式的关联、聊天与哲学咨询的异同及ChatGPT最终是否会取代人类哲学咨询师等问题。以色列哲学践行协会主席、美国塔夫茨大学莉迪娅·阿米尔博士(Lydia Amir)指出“竞争”的话题在哲学中很少被提及,但在高度互联的社会中却不可避免,应当对“竞争”的概念进行更清楚严格的定义和分析,并阐明其与快乐、心灵平静、自我实现以及哲学上的幸福理念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刘铮副教授则以“身联网”(Internet of Bodies, IOB)为例,说明了在当前超联结世界里人际关系的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焦虑和苦恼,主张从“身联网”回到“因陀罗网”(Net of Indra),运用华严宗佛教的哲学思想资源来实现哲学治疗,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超联结”以及数据与人文的关系,从而为技术的应用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

以具体的哲学理论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南京师范大学翟玉章教授以《奎因自传》中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在生活中对消极情感的回避和对情感问题的逃避为例,指出奎因对情感问题的逃避是一种积极的逃避,为消极情感的人文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美国哲学践行家协会的约恩‧克罗尔(Jörn Kroll)一方面指出雅斯贝尔斯的部分哲学论点的不足,另一方面指出雅斯贝尔斯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跨国历史哲学视野,并且他的哲学践行观具有永恒的超越性,是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际层面上的有效交流的基本指南。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利增主张析取《周易》中可以运用于哲学咨询的重要资源,并探索《周易》的哲学咨询路径,从而推动哲学咨询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传统中国智慧在当代社会的运用。

巴西圣保罗大学卢卡斯‧马查多博士(Lucas Nascimento Machado)结合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理论,论述了在超联结时代如何将哲学作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我们的注意力从社交媒体、信息网络上夺回来。韩国江原大学BoRam Im博士以环保纪录片《垃圾场》(Waste Land)中的“垃圾”概念作为行动者或网络在新物质主义语境下展开讨论,探索“垃圾”与人类之间建立关系的潜力,同时为角色和观众提供一种新的体验。韩国西江大学的Jae Hyuk Lee则以《焦虑的概念》(The Concept of Anxiety)和《致死的疾病》(The Sickness unto Death)为文本依托,讨论了焦虑和绝望在克尔凯郭尔哲学中的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与罪恶和内疚相关联的,试图寻找从罪恶中治愈、从内疚中解脱的治疗线索和哲学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田琳结合ChatGPT和元宇宙的实际应用快速覆盖人类社会的现实,从道家思想中的时间和空间之美的角度探讨人之思维与存在的独特性。山东大学硕士生杨超依托庄子的“气-情”论,提出《庄子》不仅揭示了气与情感的关联,也开出了养气、精神修炼和情绪治疗之方。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范雪麒则分析了“基于逻辑的疗法”(Logic-Based Therapy, LBT)的基本特点,并基于LBT解读《庄子》里子高在困境中向孔子寻求咨询的例子,指出虽然庄子的哲学咨询方法与LBT一样强调认知转变,但庄子考虑的是更大的语境,即对话者的“气”,而不是驳斥咨询者的非理性信念,庄子式的哲学咨询师根据“道”来发现来访者的意志和愿望。

西安交通大学的熊家玥对比了布莱恩·诺顿(Bryan Norton)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阿伦·奈斯(Arne Naess)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指出二者思想中都隐含着人的发展问题,不管是以生态本身的美引领人的价值观转换,还是人自身在生态中主动提升自己的生态价值观,生态对人的发展的治疗效果体现了二者思想的殊途同归。海南大学的刘宇锵以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中的“哲学”一章作为主要文本进行疏解,探索了维特根斯坦“治疗型”语言哲学在实践维度上的启示。扬州大学的唐子涵则重点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核心人物哈特穆特‧罗萨所提出的解决新异化或社会加速现象的方案,即所谓的共鸣理论,认为该理论具有哲学治疗的品格,但由于其抽象性仍然无法真正有效指导解决当前的内卷化现象。

从具体的实践案例出发,四川大学梁中和教授介绍了在2022年11月-2023年7月期间在四川大学校内外开展的以社群为主体的合作性、创造性的对话实践活动,为推广哲学咨询新探索的内涵与发展方略作出反思性的思考,尝试为哲学咨询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帮助。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路易斯‧德‧米兰达(Luis de Miranda)提出了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外的第三种形式的健康——哲学健康(Philosophical Health)。哲学健康是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思想、价值观和行动之间保持深刻一致性的日常关怀,鼓励自我创新,寻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优化,同时也寻求我们所属的生活系统和社会技术系统在超联结时代的和谐一体。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王蓉以部分中国哲学践行爱好者为例,从践行者的情绪、思维模式和认知范式等方面切入探讨哲学践行的效果,进一步探索哲学践行的思路和方法。内蒙古大学王惠灵博士则介绍了“1957咖啡”作为中国首家高校哲学咖啡馆,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带动哲学教学模型的全方位探索,使得书中人、剧中人、场中人与作为“对话者”的多重角色共同组成混合式哲学咨询团体活动的“对话场”。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应对在技术社会中出现的时代问题和困境,安徽师范大学杨希副教授指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精神内耗作为一种精神消极样貌,兼具积极价值与消极风险,更适宜通过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思想咨商进行世界观层面的疗愈。喀什大学李慧敏教授提出了关于哲学践行在技术社会下实现路径的六条探索性思考,主张提升哲学践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西安石油大学王恩博士介绍了历史视域下哲学与人文关怀关系的四个阶段、数字生存背景下当代人类价值相对主义表现的四个方面,并论述了数字生存背景下当代人类价值相对主义的主要原因与对策。洛阳师范学院徐宁博士探讨了人的数字化存在对于现实空间的情感交往方式所产生的重大变革,及其对传统伦理道德规约所产生的破坏和背离。南京大学博士生金昕则通过讨论中国家庭教育的两大模式,论证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进行哲学对话,并阐述了如何使用哲学对话,而非心理咨询或治疗,来为孩子的青春期心理问题提供帮助。

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对话也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中山大学博士生张万强指出当前的哲学咨询和心理治疗(咨询)囿于各自的思想分析或心理学概念的范围,造成“通约困局”,而哲学咨询可以为心理治疗(咨询)的理论与实践重新划界,同时也可以为两者的“通约”提供例示。韩国江原大学的郭梓橦选取了五名中外疗愈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进行分享,展现了在快节奏的数字社会中,艺术家利用科技的力量为人们从忙碌、纷扰的数据与信息茧房中打开的宁静、纯粹的感官艺术世界。

西安医学院的江艳平以“去医疗化”为切入点,强调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研究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先行性的身体伦理意义。韩国江原大学的宗学良和陕西师范大学的郭陈龙以哲学践行为理论背景,初步探讨了哲学思想在舞蹈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舞蹈哲学实证,力图探求舞蹈活动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的何雨洋则讨论了创造性戏剧与儿童哲学教育之间的天然联结关系,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戏剧实践团队所建构的一套戏剧社团“儿童哲学教育”模式,并总结了该模式的三大独特性。

为了促进中韩双方学生的哲学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次大会还设置了“中韩研究生学术交流会”分论坛,来自中韩两国的学生围绕哲学践行、哲学咨询、哲学教育、哲学健康、人文治疗、哲学戏剧以及儿童哲学等话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同学们既收获了新想法、新视角,也收获了新朋友。交流会由西安交通大学的孙蓓蓓和韩国西江大学的Jae Hyuk Lee主持,西安交通大学丁晓军副教授、南京大学潘天群教授、韩国江原大学Sun-Hye Kim教授发表欢迎和祝贺致辞。西安交通大学的任祥华指出了现今哲学教育的不足,强调了哲学践行的重要性,探索了如何更好地关联起大学里和日常生活中的哲学学习与实践。韩国西江大学的Sung-Yun Muhn通过《圣经》中约伯的故事说明了哲学咨询应用的三个观点,指出哲学咨询应当具有情感-理性-灵性不断上升的三个阶段。南京大学的操睿探究了“哲学健康”的定义及其实现问题,主张哲学不只是关于逻辑的,更是关于生活的,而哲学健康也不是精英主义的而应该是民主化的,是解决知行不合一问题的重要方法。韩国江原大学的Duri Kang则用“4CP”(即Class Philosophy, Cafe Philosophy, Camp Philosophy, Clinic Philosophy)的概念使哲学践行落于实处。

韩国江原大学的Soo Ah Kim论述了人文治疗的简要历史、一般定义和方法,尤其是韩国人文治疗的最新发展和实践,展示了人文治疗如何帮助建设健康社区和幸福生活。厦门大学的合斯来提报告了厦门大学南强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在儿童哲学的理论和实务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指出该中心根据中国的文化和教育背景量身定制课程,旨在为学生创造更有吸引力和更有效的学习体验。华东师范大学的蔺昱同的报告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影响,展现了华东师范大学促进儿童哲学教育的实践努力以及取得的优异成果。南京大学的朱晋萱则介绍了南京大学儿童哲学实践的过程及成果,尤其是相关课程设计的原则与资源,以及如何进行操作和评价。西安交通大学丁晓军副教授、韩国江原大学金汝珍研究员、内蒙古大学王惠灵博士和韩国江原大学Boram Im博士对同学们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和讨论,对同学们所展现出来的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广泛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充分肯定。

在完成各项议程后,大会于7月23日顺利闭幕,闭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王健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潘天群教授、韩国江原大学人文研究所所长MinYong Lee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丁晓军副教授做总结发言及闭幕致辞。他们向专业、热情、周到的大会主办方和会务组表示感谢,向积极贡献智力资源的诸位参会者,尤其是线下参与的三位韩国学者以及积极协调时间的线上外国学者表示感谢,期待更多有志于从事哲学践行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各国学者加入欣欣向荣的哲学践行运动,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交流合作,也欢迎大家参加预计将于2024年在韩国江原大学举办的第四届“技术社会中的人文治疗”国际会议。

本次大会受到线上、线下近千名参会者的一致好评,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治疗与哲学践行的研究者、学习者和热衷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为哲学践行将来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指明了可能的方向,展现了更加开放、创新和深入的理论探索和案例研究实践,促进了跨文化、跨传统和跨学科的学术讨论和实践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字: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张葛星、马玥瑶、丁晓军
图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杨千禧龙
视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杨千禧龙
编辑:李莉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今日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