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9日,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举行。本次年会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新使命”为主题,旨在从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转型和重大问题出发,通过对问题的发现、规律的找寻、议题的拓展,探寻历史大变革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发展路径,回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真问题”“大问题”。本次年会注册报到人数逾3600人,共设置93个主题的平行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原副院长李培林研究员,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天津市社科联党组书记王立文,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李友梅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张翼研究员出席大会开幕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特聘教授、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边燕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教授管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强等嘉宾进行大会主题演讲。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4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学术盛会。

边燕杰教授主题演讲题目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关系社会学理论创新”。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社会学理论创新提出了时代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展现的国家主体性,适合自身文化、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多样性,依赖中国的社会结构、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历史机遇的路径依赖性。这三大特征超越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欧美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二元对立的思维结构以及群体导向的理论基础,经过中国社会学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中国主体话语的关系社会学。关系社会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社会学派的联系性理论视角,创立十余年来在中国关系纽带、关系机制、关系文化、关系网络等四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突破。与此同时,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出发,边燕杰教授提出了关系社会学未来的若干研究议题和新的理论命题,包括人口规模巨大视域下的社会关系模式渐变命题和代际关系调适命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促进型和抑制型关系机制命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视域下的关系纽带变迁命题和关系行为惯习命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域下加强环保意识和强化环保行为的关系作用命题、走和平发展道路视域下的中国关系网络相对优势命题等。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论坛由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分委会和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共同主办。本次论坛共收到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40余家单位,社会学、公共管理、区域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科技传播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近70篇文章。经主办方邀请评审人评议,选取了34篇选题新颖、论点突出、论据充分、方法得当的高质量稿件进行了会议研讨。分论坛共设4个单元,其中还包括4个平行的圆桌讨论。

“双碳目标下的生态文明:绿色转型、循环生产与可持续消费”分论坛也由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协办,共同主办单位还有中国社会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山大学、《社会学学刊》等。该分论坛在众多中投稿论文中遴选出了29篇高质量论文,设置4个主题方向进行汇报研讨。该分论坛对“绿色转型与废物治理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以及“绿色消费的观念与实践”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儿童发展与社会论坛:新时代儿童发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分论坛的协办单位也有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该论坛在130余篇投稿论文中由8名论坛负责人评议并投票最终接收了60篇论文到会报告。分论坛设置10个议题、两个平行论坛,分上下两个半场进行汇报。相关议题包括家庭养育、儿童健康行为、青少年侵害与保护、不平等与儿童发展等。
除上述分论坛之外,社会学系师生还广泛参与“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论坛”“第七届环境社会学青年论坛”“健康福祉与社会学新视野论坛”“理论社会学论坛”“文化社会学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工业社会学新使命”“网络社会学论坛”“技术社会学论坛”“计算社会学论坛”以及“风险、灾害与社会治理论坛”,并在多个分论坛担任主持人或评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