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隔空辩论”唇枪舌剑

《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课程第五届辩论赛举行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12-08 14:42 浏览量:

12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通识标杆课《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的第五届辩论赛举行。本次辩论赛采用线上形式进行“隔空辩论”。

第一场辩论赛,正反方辩手以“挫折与磨难是否更有利于音乐创作”为辩题进行了深入的辩论和探讨。正方辩手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没有挫折与苦难,就没有艺术家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广阔的人生格局。而反方的辩手则认为,灵感的到来,往往比磨难更加具有决定性,而挫折仅仅是筛选掉了意志不坚定的人,并不是让音乐创作者才华横溢的最关键因素。

辩论结束后,评委王伟教授进行点评,她概括了正反两方关于“挫折是音乐创作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和“音乐创作的主体范围是音乐家还是更大范围上的普通人”的两点主要分歧,总结了两方的观点,指出了双方的亮点,并提出了专业的评价和建议,给同学们以启发。

在第二场辩论赛中,双方辩手就“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是不是音乐创作的未来”一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正方辩手认为,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其实质也是在人类输入相关指令后进行的,也是有人的意志的继承的;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是无限的,也将带给音乐创作无限的未来;人工智能创作大大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可以让更多人加入到音乐创作中来。而反方辩手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人工智能是冰冷的;“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而人工智能并未拥有生活;“人工智能并不拥有与其创作能力相匹配的鉴赏能力”,我们并不能因为人工智能的优越性而忽视其弊端。

辩论赛结束后,评委王伟教授对辩论双方给予肯定,她总结了双方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的主体是人还是人工智能”这一分歧,联系到第一场比赛双方关于主体的分歧,认为在辩题中对于主体进行分类能使我们的理解更加深入。

韩鹏杰教授对两场比赛进行了总结。他对线上比赛的成功举行予以赞扬。基于当晚的辩论赛,他给同学们点出了“大道至简”的更高要求,提出每位辩手都要能概括自己的观点,举例时列举大量数据,而不是提出一两个例子的方式,从而有效地佐证本方观点;将自己的立场范围适当缩小,做一个小而全的逻辑架构。韩鹏杰教授说:“之所以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仅是为了在辩论中展现同学们风采,而更重要的是口才、思维的敏捷,对你们的未来成长至关重要。”

在评委和同学们共同投票之后,四位同学当选“最佳辩手”。整场比赛中,线上的观众们也积极通过聊天区和点赞功能与辩手们积极互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次辩论赛不仅仅为各位同学搭建了思想碰撞,辩论交锋的平台,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课程思政内涵。同时,辩论赛为同学们拓展艺术视野,在学科交叉中活跃辩证思维,充分体现了理工科院校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西安交通大学的“国运杯”辩论赛项目,由校友企业家李健、辛晓红伉俪发起的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捐资支持,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牵头,人文学院哲学教授韩鹏杰教授为项目负责人。韩鹏杰教授带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团队”以“国运杯”辩论赛为实践基地,包括西安交大人文学院的《道家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钢琴艺术表演》《书法理论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论语的智慧》《毛泽东经典著作导读》等9门课程。该团队凝心聚力,“以辩促教”,寓“教改”于“思辩”,探索“传统文化”融合“思政育人”新路径,让教学一线成为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有力阵地。

文字:人文学院 赵浩竹 韩馨怡
图片:人文学院 迪力亚尔
编辑:彭碧仙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