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建功立业在基层 交大校友勇担当

文治书院“四个面向”系列专访:劳动模范杨华清校友访谈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5-05 15:28 浏览量:

4月28日,人居学院文治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在书院党团活动室举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劳动模范系列访谈特辑:杨华清校友访谈。

杨华清,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中心骨科主任与学科带头人,原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任,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22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带领科室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杨华清在行医期间积极参与义务医疗服务,救治成千上万普通患者,在网络上为大家普及医疗知识,开创杨华清办公室、成立专门微博号,救死扶伤。

回顾求学时光,杨学长表示最难忘的就是他的老师,一名始终严谨治学、忙碌工作的名医。学长曾约好和老师一起讨论课题,于是这位老师在下班后匆匆赶来,甚至没有吃晚饭,就与学生一直探讨到晚上十二点。

再被问及“在创新过程中是否曾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瓶颈与困难,在克服其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时,杨学长说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医疗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的健康。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带着问题去思考,不断在临床中探索,才能将更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患者身上使患者少受痛苦,早日恢复。重视和加快医疗创新,让人民少受病害痛苦,增加对中国医学的信心。

回顾救治经历时,杨学长想起曾医治过一名来自内蒙古的聋哑小女孩,她患有马蹄内翻足,由于未及时就医,双腿严重变形,脚背长满茧子,有一个大大的血泡。女孩父亲请求杨医生治好他的女儿时说:“求求您治好她,这样至少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也能照顾好自己。”学长深受触动,这虽然不是他遇见的第一个病例,但这个孩子是他见过的最严重的患者。经过与家属的沟通,他决定将从俄罗斯引进的技术进行国产化,运用到女孩身上,经过七八个月的治疗,最终成功康复。拥有一颗悲悯的心,仁心仁术,与患者感同身受,以及善于动手动脑用心的医生,才能真正地医好病人。

思考在生活工作中如何发扬劳模精神?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对自己影响都非常大。杨学长一直对矫形技术充满热爱,也保持着悲悯的情怀。我们学习一个技术,只有坚定信念、心怀悲悯,才能长久坚持下去。要学习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刻领会“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以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把新时代的生活需求与新时代的思想精神相结合。

杨学长曾经深入一线抗击非典,也曾参加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当年,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时,也曾有过犹豫,担心被感染,担心意外发生,家人也曾劝阻。那时扬学长总是在想,作为医护人员、党员,国家危难之时,我们怎能不挺身而出?每个人都奉献出来,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好。我们不但要在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坚定信念,相信党,相信组织,冲锋在前。就是因为责任和使命的担当,使他在关键时期做出抉择。

对交大医学生,杨学长想说,无论从事什么都要明确目标,想清楚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技能?同时,我们要有一个榜样,最好是身边的,了解榜样的经历,向榜样学习。要培养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认识自己的职业对社会的作用,激发我们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自信。我们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执着的追求,要真正的热爱这份职业,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员,杨学长有深刻体会,对二十大有期待和祝福,这几年我们国家正在遭遇疫情的苦难和挑战,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我们要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时刻准备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杨学长也做了回答,希望同学们尽可能少熬夜,充分利用好时间,并科学锻炼身体。学习过程中,要听看记写有机结合。积攒自己的力量,做我们能做成的事,关心我们暂时不能做成的事情。

杨学长还接受邀请,在党支部读书沙龙活动中进行党课宣讲。他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交流学习,并祝福大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文字:文治书院 刘思颖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