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崇实书院第27期党课培训第三讲暨青马团校第四讲《党的意志与西迁精神》在主C-104举行,主讲人为西安交通大学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杨澜涛。

杨澜涛对党中央决策西迁的历程及影响进行了讲解。他从西迁的定义牵引起西迁的历史,详细阐述了五十年代西迁及相关历史背景:持续紧张的国际局势,深入推进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改造与建设。他对西迁的发生原因、中央决策与调整、历史影响作了清晰的梳理和讲解,再现了交大当年的重要地位: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教学实力、深厚的革命传统,是享誉东南之民主堡垒。杨澜涛指出,西迁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接受祖国的挑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对改变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杨澜涛深入探析了西迁群体与新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西迁群体包括金融、建筑、教育、文化、科学研究、产业技术、商业服务等多个行业的群体,在杨澜涛的讲述中,他用生动精彩的语言将当年各个群体的风采娓娓道来:觉悟高、作风干练的党员干部,如彭康、苏庄;甘奉献、认真负责的教辅、行政管理群体,守护着历史档案资料;有激情高、青春奋进的学生群体,“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有担当,慷慨无私的西迁创业带头人,在西迁困境中身先士卒……
西迁队伍中的教授群体上演着感人肺腑的西迁故事。他们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期求学,少年立志出乡关,远渡重洋立自强;归来后,他们不畏艰苦,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杨澜涛对西迁精神的内涵作了总结:这是一种“公而忘私、先公后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精神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身本领投伟业,一寸赤心报祖国,这是西迁的风骨,也是西迁群体心照不宣的历史信念。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西迁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东部的繁华水绕到西北的贫瘠黄土,西迁精神排除万难,一点一点砌起复兴的砖瓦。如今,时代东风正起,西迁精神接力,交大人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书写新时代的绚烂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