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课堂”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2020年暑期,励志书院组建7支队伍赴各地开展支教、文化古迹调研保护等社会实践活动。
筑梦杨帆励志宣讲,满载而归学堂续缘

7月9日和7月10日,“知跃行动”团队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第一中学大礼堂和高一、高二各班进行了宣讲、答疑活动。宣讲会分别从温情励志、效率提升、心态调整、名校激励等方面展开,演讲的五位同学紧扣西迁精神讲述了自身从全国各地汇聚在交大,受到西迁精神的洗礼后怀揣着爱国主义的情怀,秉持着扎根西部的信念来到了西北地区的阿拉善右旗,为这里的孩子们注入了新鲜血液的故事。
服务支教的事情很快地传到各家各户。满达社区的书记邀请团队明年再来阿拉善,到满达社区的孔子学堂继续支教篇章。励志书院十分支持团队与阿拉善孔子学堂的合作事项,并拟定了长期合作的计划。7月12日晚,团队成员从阿拉善返程。

“支教在兴平2020”团队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丰仪中学支教过程中,也展开了西迁精神教育、爱国教育等特色教育。团队的成员们为学生播放西迁精神纪录片,全面讲述了1956年以来,交通大学成长壮大、内迁西安、扎根西部、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展现了西安交通大学扎根西部、服务国家、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稳健步伐。
团队成员们还为学生们带来了“同舟共济 众志成城”抗洪抗疫主题宣讲课,并开展了以“抗洪抗疫”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选择了两位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演讲。“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句写在演讲稿里的话,正是学生们对彻底打赢这场抗疫抗洪攻坚战的期盼。
深入了解扶贫工作,全面脱贫祖国新章

“蒲城三下乡”团队深入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考察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的脱贫情况,通过走访和问卷的形式调研了经过扶贫工作后贫困户目前的生活情况,倾听了他们对扶贫政策的感想。同时,团队联系了当地政府有关扶贫工作人员了解当地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新型经济等各个方向设立的扶贫政策和全村贫困户的整体脱贫情况,实地考察了用于脱贫的集体经济工厂、安置住房区、留守儿童学校等设施建筑,并了解了脱贫工作的下一步进展。最后,通过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方法的归纳总结,以红兴村和四河村为缩影,研究中国农村目前的贫困人口状况,希望对各地扶贫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追寻保护文化古迹,探访学习红色精神

“梦回大秦”团队通过文献查询、问卷整理以及对周至县和渭南市秦腔剧团的走访发现,当下秦腔的发展情况不是很乐观,受众者的年龄出现断层,绝大多数青年学生对于秦腔仅限于知道有这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对于这种文化的内在知之甚少。他们分析了秦腔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发展现状,并为其今后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思路。

“山西革命与发展”寻访组为了探寻山西省的革命历史和发展历程,来到了山西平遥县、武乡县、岚县和太原市等部分县市,开展探寻山西省革命历史和煤炭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成员们对山西省的革命与发展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八路军在山西省的发展历程和当时山西青年革命者的光辉事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巴丹吉林沙漠调研,学术综合预测趋势

荒漠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7月6日至7月8日,“知跃行动”团队成员采访了阿拉善右旗林业治沙局与气象局,并与当地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当地老人进行了深入交谈,获得了过去30年内,巴丹吉林沙漠气温、降水、日照时间、蒸发量、相对湿度、地表温度、风速、海拔因素、遥感卫星数据等一系列相关数据。团队成员还前往巴丹吉林沙漠进行沙漠土壤采样进行成分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初始几乎无规律的数据以及原始的土壤样本构建了数学模型,检验得知模型拟合较好,进而运用模型对未来阿拉善右旗的沙漠面积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不同深度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规律提出了治沙的举措。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实践团队的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在为祖国骄傲的同时,应不忘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不负家庭、学校和国家的养育和栽培,往祖国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