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人文学院召开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和学风建设大会

日期:2019-01-07 09:31 浏览量:

1月4日下午,人文学院在主E703召开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和学风建设大会,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人文学院院长李黎明、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马晓彬以及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参加会议。会议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勇主持。

研究生院刘明副院长作题为“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报告。在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方面,针对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师德建设相关文件不足提出五大举措:出制度、定规矩、抓落实、树典型、做培训;在保障研究生论文质量方面,明确指出目标导向是保障,要加强事后监督作用,重视论文抽检以及论文评优,可通过“分类管理,一院一策”“实施校级论文抽检”“加强各类学位论文评优推优”“制定交叉学科相关政策”等措施具体落实。

马晓彬书记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详细解读了每一条准则,强调十项准则是教师职业行为的一个基本规范,是针对当下教书育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划定的基本底线,准则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和严管厚爱,并希望导师们学在前、做在前,以身示范,在师德师风、立德树人等方面能够做出表率。同时,结合准则内容对学院个别教师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提出提醒警示。

张勇副院长结合前期研究生问卷调查结果和研究生代表座谈会上的反馈,对学院本学期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作了通报,重点分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学术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提出“明确师德行为红线,严格遵守‘十不准’”“支持学生参加实践、实习和学术交流”“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学术研讨”“教导学生恪守学术规范,严把研究生论文质量关”“以师德建设为基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要求。

社会学系卢春天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参加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专题会议的心得体会。他指出,导师是第一身份,立德是第一工作,树人是第一责任,而要实现这三个“第一”,首先要激发学生们的学术兴趣、科研兴趣,其次要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最后要关注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

导师代表、哲学系邬焜教授在发言中强调,“师道尊严”的基点是为师有道,如果为师无道,何来师道尊严?所以“师道尊严”对教师本身的要求要从自身做起,不仅学识要好而且要人格高尚,知识、能力、人格缺一不可,学生有独立人格,老师也应该有高尚品格。传播学系陈强副教授作为新任导师表示,通过参加此次大会收获很多,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的职责与使命,要成为“四有”导师需要做到三点: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沟通交流能力,这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十分重要;严格遵守并落实十项准则;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教学科研方面传播正能量。

李黎明院长结合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作了总结发言,他通过对比分析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相关数据,强调立德树人、学风建设、培养质量三位一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育人主体责任意识,红线不碰,底线不踩,把做导师这件事回归到本位。立德树人一方面是成才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成人教育,让他对社会有所贡献,不但要负责在学校把学生培养好,还要把学生送到社会上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院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坚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贯彻落实教育部十项准则,落实学校研究生导师“八要”“十不准”要求,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广泛宣传和落实教师立德树人责任,切实做到为师要有道、立德以树人。

文字:人文学院
图片:人文学院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