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敢为西迁献余热,老骥伏枥歌永年

——记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冯博琴教授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3-20 09:57 浏览量:

冯博琴教授,江苏常州人,196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同年留校至今。2013年开始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教育质量专家督导组组长,2017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专家督导组组长。他先后获得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他是我校国家级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带头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享有盛誉。所主持的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级优秀教材一、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出版1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两鬓斑白的长者,冯博琴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奉献给了交大。回忆进入交大工作的五十多年时光,冯博琴最大的遗憾是“教学研究太少了。”五年求学路,讲台五十秋。他始终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培养了100多名优秀的研究生。而今,“看看我们督导组能为研究生做些什么”是这位78岁老人简单质朴的愿望。伴随着研究生督导组一同成长的他,将继续奉献在教学岗位上,发挥余热。

教学是我所爱,上课很享受”

“老师的师德值得尊敬,老师的态度受益终生。”回忆起教了30多年“编译原理”课的冯老师时,有学生感慨满怀。“诚信、敬业、忠孝”六字箴言是冯博琴送给毕业生的励志诗,也是他自己的行为准则。“我科研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教学是我所爱,上课很享受!试问有哪一个职业,会有这么多人每周来认真地听你一个人讲几个小时?”冯博琴靠在会议室的沙发上,说得自信又诚恳。

先学做人,再做学问,这是冯博琴一直以来对学生的教导。1960年冯博琴进入交大学习,五年寒窗奠定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会他踏实做事、老实做人。而在他看来,对这一道理的深切体会是在五六十岁,他觉得太晚了。“我在五六十岁才体会到的事情,你在二三十岁就能知道,虽然理解不深刻,但可能在三四十岁就会有深切的体会。”他坦承,将做人的道理运用到督导工作中还是有难度的。督导组不是执行机构,而是意见反馈的窗口。因而老师更需要坚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帮助学生更快地成长。

“教学感悟认识太迟了”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冯博琴仍不免有些许遗憾:对教学感悟的理论总结太迟了、教学研究还是太少。他的感慨很质朴,却又出人意料。2003年被评为教学名师时,他已年逾花甲。在与别人的交流中,他经常被问到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似乎从那时开始,他停下脚步去尝试总结教学经验。《视站讲台为天职》就是这一背景下写成的,后来在《中国大学教学》发表,影响了更多的老师和学生。但对冯博琴而言,教学经验的总结工作开始得还是太晚了,“如果能够再早一点,体会就会更深一点。”灯光下,冯博琴头发花白,眼中却仿佛有光。

“怕事情烂在我手上”

如何处理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是这位退休老教授修行一生的哲学。“不敢答应你的采访,家里老伴身体不好,年后在医院住了18天,昨天刚做了复查,好转了些,还需要隔天去打针,好在工作没有耽误太多。”冯博琴穿着深蓝色外套,精神看上去不错,身板硬朗,比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人显得干练。

2013年退休时,冯博琴已经70岁了。退休之后,冯博琴依然承担着本科生教育教学专家督导组的工作。2017年学校决定单独成立研究生督导组时,希望由他担任督导组组长,冯博琴有些犹豫:“开始我实在不敢接受这件事情,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平衡家庭和工作时间是他最困难的事情,老伴患有30多年的类风湿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的照顾。好在有研究生督导组副组长陈天宁在工作上的协助以及督导组同事的理解,冯博琴最终决定承担这项工作。“在研究生督导组刚刚成立时,冯老师在规范制度、管理办法、聘请队伍、开展工作等方面,给了我们不少的建议。”研究生院龙建纲副院长如是说。

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

督导工作中,这位老人一直在思考,犹如在密林中前进,用刀刃在纸张中开路。督导组刚刚成立时,冯博琴借鉴本科生督导工作方法,取长补短,不断完善研究生督导工作方法,总结可以广泛推广的工作经验,希望督导意见在学院、研究生院和督导专家组之间形成闭环,真正在研究生教学中起到补充作用。

此外,谈到如何将教学经验运用到督导工作中时,冯博琴摆了摆手,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我担心年纪大了,可能我的一些观点是过时的。”老师教课,学生学习本是大学中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有段时间冯博琴有些犹豫,课堂对研究生是不是同样重要?后来他注意到,教育部很多会议都在强调课堂的重要性,他开始慢慢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尽管研究生的研究面窄而深,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而什么是研究生的好课,是冯博琴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研究生而言,什么是一门好课?本科的课堂是容易说清楚的,研究生的课堂却需要百花齐放。”研究生课面对的学科多,每节课人数比较少,因此更提倡包容开放的课堂环境。

一边思考一边工作,这是冯博琴和督导组同事的日常。对30多名研究生督导专家来说,听重点课程,考察研究生培养过程各个环节是否规范严谨,将意见反馈给学院和教师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督导专家的听课单上,教师、学生、屏幕、课堂、黑板是关注的重点。而这与冯博琴早年提出的多媒体上课的“六要素五大忌”一脉相承,这是他为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总结的观点。教师不能坐而论道、照本宣科;学生不能只看不记、只听不言;屏幕不能一览无余、毫无悬念;激光笔不能激光乱晃、不知所指;黑板不能形同虚设、媒体单一。而今,这已内化在专家督导组的听课单中,成为学院教学补足的重要经验,也成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法宝。

倾平生所学而帮助后学,也是这位老教师职业理想的一部分。在督导工作中,只要是有关青年教师教学的事,他都会优先安排、欣然承担。

冯博琴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也让龙建纲印象深刻,不禁赞誉:“2018年,苏光辉教授申报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答辩材料递交前夕,冯老师左右思索,不放心,觉得还需要完善成果奖的‘本子’。他和陈花玲教授、别朝红教授等评审团队成员连夜听取答辩汇报,反复雕琢答辩材料。最后该项目顺利获得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新港下,为世界之光

谈到创新港时,这位已近八旬的老人依然充满向往,充满信念。他兴致勃勃的谈到,创新港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怎么做到更好、更合理的工作安排,也是督导组接下来工作的重点。那花白的头发,仿佛闪烁着这位老教师凝结半生的智慧;那坚定的目光,又浸润着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情怀。在他身畔,汇聚着无数同他一样勇敢坚定、不惧艰险的开垦者、拓荒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秦岭脚下、渭河之滨,研究生督导组将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平台,继续为交大研究生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

“我们今天的参与者都将作为开创者被记入历史。搬迁进驻是激动人心的,是别人无缘直接享受创造的一次荣光之旅。”这是2019年的教代会上,校党委书记张迈曾深情的发言。时钟指向此刻,创新港进入搬迁、入驻、启用的新阶段,这项注定被铭记的历史性工程,正是交大人逐梦道路上的芳华礼赞。60多年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无数青年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火种,指引着冯博琴跟西迁的交大一起成长、一路前行;60多年后,曾经的壮志青年已变成耄耋老人,始终不变的,却是心中的传承与炽热。不怕苦,方能始终进取;不畏难,才能勇往直前。

面对疫情,严把线上教学质量关

2020年春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学校决定推迟开学并实施研究生线上教学的情况下,冯博琴参与组织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组的老师们主动熟悉线上教学第三方平台,迅速适应并积极投入线上听课中,为学校研究生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把关诊脉,为改进研究生线上教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1960年与交大结缘起,冯博琴将西迁精神印刻在5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打造了一个个适用于广泛推广的教学品牌。曾经被播散火种的青年,如今已长成播散火种的智者;创新港这只新生的雄鹰,必将在前辈们振翅鼓噪的长风下,乘风破浪、高歌领航。相信在大家努力下,研究生的督导工作将在西部大地上开出更加绚烂的智慧之花,结出最为甘美的奋进之果。

文字:研究生院 程俊如 纪洁菲
编辑:彭碧仙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