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同心营秦腔日:体验陕西秦腔魅力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日期:2019-07-19 10:29 浏览量:

“陕西大地黄土黄,三秦父老唱秦腔。说罢帝王戏将相,不改老陕那模样。”一句句歌词道出了秦腔的生命印迹。秦腔作为中国戏曲界的活化石,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吸引了不少学子走进秦腔,走进古老的陕西文化。

7月16日,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秦腔),同心营里来自新疆、西藏、陕西的少数民族中学生们,迎来了大家翘首以盼的“秦腔”系列主题活动日。营员们在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文化交流,感受陕西优秀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在这一天里,小营员们亲身体验秦腔的奇妙,品味历史的韵味。

初见:细品秦腔之美

7月16日上午,队员们分成两组依次有序参观秦腔博物馆。讲解员分别介绍了木偶、皮影、秦腔等中国民间艺术,同时带领他们参观了馆内珍藏的文物和碑刻。一件件精致服饰、一张张华丽脸谱错落有致,是秦腔最显著的名片,是初见它时留在心中的印记。

除了参秦腔博物馆之外,今年的同心营项目还侧重同学对秦腔的参与感和实践,特别安排了秦腔脸谱绘制活动,致力于让每一位同学都对秦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受秦腔无限的魅力。在绘制脸谱的过程当中,队员们极富创作热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脸谱种类,发挥自我想象力,在原有形象基础的模仿上创新性地加入了自己独有的元素,与同伴一起绘制成心目中秦腔的形象。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创造性擦出奇妙的火花,加深学生对秦腔文化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在心中埋下秦腔的种子。

传承:守护秦腔之声

下午,由国家秦腔一级演员邵英老师带来秦腔文化讲座,讲述秦腔独特的故事。讲座上,老师以秦腔的发展史为引子,采取“讲+赏析+表演+互动教学”的方式,讲解秦腔特点,赏析经典曲目。队员们观看现场表演,体验秦腔身段、步伐、道具等。温婉甜美的唱腔、标准柔媚的身段、精湛绝伦的水袖,让队员们赞叹不已,沉迷其中。现场掌声连连,气氛热烈而激昂。

近三小时的讲座结束,同学们还久久不愿离去,围着老师不停地提问。

体悟:领会秦腔之韵

晚上的活动依旧精彩,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过程当中,也穿插着丰富有趣的秦腔剧观看活动。师生一行前往具有光荣历史和雄厚实力的艺术团体——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观看秦腔剧。大幕拉开的一刹那,绚丽华美的服装,精致美观的妆容,别开生面的布景就吸引了在场所有同学的眼球,而演员们高超的演技和高亢的唱腔更是令人动容。在不断深入了解秦腔文化底蕴的同时,学生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互相交流,收获颇丰。

收获与感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地方音自有一种独特的腔调韵律,产生于三秦大地的秦腔自有它的独特之处。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它最大的特点是唱、念都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的。唱腔时而深沉哀婉、慷慨激昂,时而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抒发不同的情感。而且,它各式各样的绝活与其他戏剧表演中的内容有所差异,技艺非常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增强戏曲效果。“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了解秦腔。它的历史很悠久,内容精彩丰富,能够传播到现在实属不易,希望秦腔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将升高二的凯丽比努尔谈及参与秦腔同心营感受时一字一句认真说道。

西安交通大学秦腔基地作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更应该肩负起传承和弘扬秦腔文化的责任,做秦腔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学校依托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秦腔传承和创新发展工作,如开设小学期秦腔理论与实践课程、打造秦腔工作坊、引进高雅文化、打造原创歌曲MV等,让秦腔艺术依托秦腔基地焕发新的活力,让它的声音可以永远萦绕在古城墙下,使承载民族文化的戏曲艺术薪火不熄。

习近平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

我们要支持和扶持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承,要引导全国各族青少年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文字:团委 罗心怡 王梦茹
图片:团委 罗心怡 郑鼎方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