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杨儒宾教授
题目:唤醒物学──北宋理学的另一面
报告时间:2018年4月8日上午10:00
报告地点:主楼505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杨儒宾,1956年生于台湾台中。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哲学、宋明理学、东亚儒学等。著作有《儒家身体观》《异议的意义:近世东亚的反理学思潮》《从<五经>到<新五经>》《儒门内的庄子》《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編著有《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儒学的气论与功夫论》《东亚的静坐传统》《自然概念史论》《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等书;译有《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孔子的乐论》《冥契主义与哲学》《宇宙与历史:永恒回归的神话》等书。
报告内容介绍:
中国哲学常被视为主体性的哲学,中国文化常被视为心的文化,佛教入华以后,以无限心为主导的思想更被当成三教的主轴。本文指出先秦哲学与理学都有物的哲学,先秦儒道两家的物的哲学指向以五行为代表的物,五行之物既是圣显,也是原型。理学的物学兴盛于北宋時期,其学源于理学家对佛教缘起性空说的反动,北宋理学上法《易经》《中庸》,将物视为太极创生的“无妄”之物,具有本体论的真实(诚)之意。邵雍的“以物观物”乃是理学的物学蘊含的工夫论,观物说是以遮拨的途径让物自显,主体的虛静与物的自然状态同時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