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李慧教授受邀在校博物馆作题为《探寻西安交通大学千年地缘文化》专题讲座,解读校园历史文物留踪,诠释百年名校的文脉传奇,配合博物馆举办的“校园文物展”活动,以期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这片古老沧桑土地的历史。

李慧教授运用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交大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与优越性。交大校址坐落于汉代上林苑旧址之上;在唐代,它东靠春明门,西贴东市,南接乐游原,北临兴庆宫,地跨道政、常乐二坊。故而,在历年基建施工过程中,交大校址上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不乏瑰宝。
校园出土文物是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李慧教授以年代为线索对校园文物进行详细梳理,用动人的故事再现了文物出土的有趣过程。从年代上区分,交大校园出土文物早至西汉、晚至明清,贯穿近两千年历史;从类别上区分,这些文物包含壁画、玉器、陶器、铁器、金银器、石刻、钱币等诸多名目。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在校园二区教学区基建时出土的15件银器,大都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不乏从丝绸之路传到长安的珍贵器皿,纹饰华美、做工精良,实属文物精品。
除了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物遗存外,李慧教授还讲述了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名人轶事。从汉代太学到唐代市集,她将交大这片土地上开放包容、绵延千年的地缘文化渐次铺开,呈现于听众面前。
讲座中,李慧教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当下的现实紧密结合,让整场讲座妙趣横生。兴庆湖畔的交大校园承载了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与文化,感悟昔日繁华,传承交大精神,是每位交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