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一附院殷培璞教授事迹

在“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展出

日期:2019-10-18 08:40 浏览量:

10月12日,在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现场,一张著名骨科专家殷培璞教授为大骨节病患者治疗的照片让参展观众了解他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在展馆现场,西安市民白晓军表示“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殷培璞教授的故事。他常年扎根在病区,为百姓免受大骨节病痛作出了突出贡献,令人感动。”

大骨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俗称“柳拐子病”,被陕西省地方病区的老百姓称为“瘟神”。1977年,原西安医学院大骨节病研究室成立。殷培璞教授兼任主任,在大骨节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殷培璞深知,他的责任就是为病区百姓送走“瘟神”。20世纪七八十年代,殷培璞和同事们赴咸阳市永寿县和宝鸡市麟游县等病区,开展大骨节病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他还在条件极为艰苦的麟游县杨家堡村建立了大骨节病防治基地,常年蹲点住在那里,与群众同甘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几十年里,殷培璞几乎走遍了全省大骨节病区的沟沟壑壑、峁峁梁梁,行程达几十万公里,治疗患者万余例。他共为1000多例大骨节病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仅在麟游县就完成了晚期大骨节病手术600多例。

为了降低和控制儿童大骨节病发病率,提高山区群众科学防病意识,他将防治大骨节病与提高山区儿童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在麟游县杨家堡村成立了“防病育才学校”,让地方病区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习防病知识。不仅如此,他还提倡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地方病区群众粮食中含硒少的农作物,增加含硒多的农作物;改善水质,尽量减少致病因素。

他首创的骨节病临床检查法,在全国推广使用。由他首先提出的“吃杂、改水、讲卫生”综合防治理论和学术思想,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称赞。2004年,永寿县、麟游县等地方病区的大骨节病基本得到了控制,儿童患病率由1982年的50.5%下降到2.5%,如今,已基本没有新发病例。

退休以后的殷培璞仍坚守在门诊和教学工作一线,多次和同事赶赴麟游县等地指导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2004年,就在离世的前几天,他仍在骨科门诊上班。这位81岁的老人,把生命中的最后时光留给了患者。

“殷培璞教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在新时代,我们将沿着殷教授的足迹,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贡献。”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宣传部副部长庞亮说。

文字:一附院
图片:一附院
编辑:腾飞工作室 辛天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