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早上,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从学校南门出发,前往商洛市商州区开展扶贫调研活动。在出发之前,队员们进行了充分准备,包括历年国家扶贫政策调研、走访问卷设计、行程路径规划以及商州区扶贫整体情况和特色扶贫产业的资料收集。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同学们怀着对国家扶贫现状和扶贫成果的极大兴趣,抱着学习的心态,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
8月10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商州区扶贫局,副局长张荣向队员们介绍了商州区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并悉心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一些关于扶贫的具体问题,包括特色产业扶贫现状、扶贫金融扶持政策、农村综合治理、教育医疗扶贫等相关问题。通过与张荣的访谈,队员们对商州区的扶贫整体情况和具体措施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张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调研过程中仔细观察,深入体会商州区目前取得的扶贫成果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为当地发展献言献策,发挥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8月10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商州区光伏发电网络中最大的电站,大荆镇龙山光伏发电站。在电站负责人张工带领下参观调研了电站的光伏发电田以及“光伏+”有机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基地。据张工介绍,龙山光伏电站占地约850亩,其中光伏发电板700亩,装机容量30兆瓦,是陕南最大的扶贫光伏发电产业基地。队员们了解到该电站是通过贫困户入股参与分红以及认领“光伏+”大棚作物的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电站带动了117个贫困村,每村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带动了20547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实现增收3000元,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经过一下午的实地调研,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光伏扶贫模式,以及该模式在扶贫道路上起到的重要作用。调研团队认为,光伏扶贫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贫困户覆盖率高,创收水平高,是商州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卓越战果。
8月11日上午,调研团队到商州区润科食用菌公司参观调研,了解食用菌扶贫的运作模式以及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流程。通过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它带动了周边9个乡镇,51个村,使得350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随后调研团队来到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驻村第一书记详细地介绍了江山村特色的旅游扶贫模式和扶贫成果。江山村主打江山特色旅游景区,以此带动脱贫。旅游景区的建设一方面带动了江山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保安、保洁人员、摊位等就业岗位。此外,江山村实施“3+X”扶贫模式,三大产业光伏、菌菇和中华蜂地每年分红可保证每户贫困户至少增收5000元,确保村民旱涝保收,是村民收入的一个基本兜底。随后,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队员们先后走访了10户贫困户。他们有分散住在村落里的,有住在易地搬迁安置房中的,有很多已经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通过不同的扶贫政策实现了脱贫。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刻地了解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成果。村书记最后动情地对队员们说:“走进群众才能明白真正的中国是什么,不仅仅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还是红砖青瓦,是广袤的农村!”
当天下午,调研团队前往商州区森弗大健康产业公司,参观了智能化菊芋加工生产线,了解了政府通过补贴企业来帮扶贫困户的模式。森弗产业园与脱贫工作相关的菊芋以及加工生产线于19年完工,其通过向贫困户免费发放菊芋种子并以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进行收购,其中差价由政府补贴,每个农户每年能够收到2000—3000元。
8月12日上午,调研团来到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村支书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向队员们介绍了村子的扶贫成果。团队成员走访了十五户贫困户,充分了解了王山底村的脱贫现状。王山底村的产业扶贫主要有村级光伏电站、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此外,王山底村还通过经常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或提供公益岗位进行就业扶贫和生态扶贫。通过走访十余户贫困户,在和村民交谈的过程中,队员们也认识到了通过劳动致富的重要性。
12日下午,调研团乘车到达商州区杨峪河镇,随后步行抵达银明村,与村支书进行座谈,充分了解了村子的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现状。队员们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走访了二十户贫困户,了解了银明村的脱贫现状。银明村的扶贫措施主要有光伏、绣球菌认领分红,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由于银明村距离市区较近,所以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的获得收入方式,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队员们通过进一步走访,加深了对扶贫政策的理解,了解了政策的落实程度。
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上山下乡,顶着烈阳,深入农户,亲临产业,深刻认识到了国家通过各项扶贫政策和举措给贫困户带来的生活上的巨大改善。今年是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一年,虽然在脱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队员们坚信这些问题一定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进而实现全面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