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九州名家”第33讲——“国际法治三人谈”举行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8-09-27 10:41 浏览量:

近日,“九州名家”系列高端报告会第33讲——“国际法治三人谈”举行,该讲座是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徐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专职委员、商务部条法司前司长陈福利三位国际法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领军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国际经济法、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三个方面进行最前沿的学术分享和思想碰撞。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徐宏司长围绕“怎么看待中国对国际法的参与和贡献”展开分享。他指出,在最近几十年间,中国在国际法发展方面突飞猛进,取得了众多瞩目成就。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在香港回归、南海仲裁案上的大胆创新、勇敢尝试,用因案施策的办法,成功解决了众多国际问题,维护了国家利益。今天,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司法协助与合作,主动参加国际规则的制定,从当年的跟跑者,成长为今天国际舞台上国际法的引领者。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制定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中俄联合发表促进国际法的声明,引发各国高度关注”“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国际广泛认可”三件大事为例,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告诫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国家的优秀法律体系和制度,要坚持住我们自己的法律自信。

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专职委员陈福利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从法学实务者的角度,立足现实,向我们讲述了当代中国在国际经济法律问题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表示,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可以用“山重水复,大有可为”来概括。他指出我们当前面临诸多挑战:金融危机引起“民粹主义”兴起,不少极端政策出台;国际经济秩序正在进行颠覆性重构,国际经济法律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与此同时,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也是我们的机遇。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法律形势是中国国际经济法学者们活生生的教科书和科研库,也是学生们学习和研究的好机会。在如此的机遇与挑战中,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广泛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开花结果、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强等。但这些还不够,想要获得新成果,需要新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他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希冀:“大学生要珍惜在大学里的时光,对法律进行系统地钻研学习,结合鲜活的事实和具体实践,跳出专业的限定,广泛涉猎知识,练好辩论的本领,掌握语言工具,多学习,多实践,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担负起民族国家的重任。”

最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教授就“构建‘一带一路’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讲了几点看法。黄教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传承古丝路精神,深化改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意义,其中的法治建设涉及公民、企业与国家的利益,需要密切关注。“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家的法治化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对构建完善的“一带一路”法治合作机制提出了挑战。黄进教授指出,要加强对国别法律制度、区域法律制度的研究与比较,促进区域法制的统一,探究争议、争端和纠纷的解决办法。对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黄进教授强调要实事求是地利用现有机制解决。他以今年6月出台的《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构建意见》和国际商事预防与解决中心的建立为例,指出了我国在新机制探索中的进步,总结了创新机制中的众多亮点,并对我国所做的努力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构建更完善的“一带一路”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需要打开思维,登高望远:既要重视化解问题,又要重视对问题的预防;既要利用现存制度,又要探索创建新的制度;既要利用国内机制,又要借用国际机制;既可以采用单一机制,更要探索融合机制。未来的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不是“一言堂”,而是交响乐和大合唱。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三位专家认真解答,同时给在座的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中国国际法的发展是融入世界和创新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中国人卧薪尝胆、代代相承的结果,更是政学研各界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在外部竞争和动荡变化的压力下,我们应不断探索前进,通过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实现中国国际法的进步。

文字:法学院 团委 校学生会 刘旭东 陈思凡 徐梦飞 柳盛麟
图片:学生会 任雨萌 唐君龙
编辑:腾飞工作室 汪桂桢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