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7点,由人文学院主办、人文研会承办的“‘文·人’真人图书馆”在主E-703会议室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是“青年理想与国家未来”,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重老师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讲人徐茂是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第四届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志愿者、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在2007年5月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曾代表中国青年在欧盟、联合国发声,四次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英国首相也为他点赞并单独合影。
活动开始,李重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题:青年理想与国家未来。十九大报告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厚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学者应不断充实自己,不负国家期待,为将来投身于中国梦的建设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本期讲座邀请徐茂老师来分享他的人生历程与感悟。
徐老师热心于慈善事业,他认为帮助他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他在大学期间利用自己暑期做家教的薪酬,四年来坚持资助贫困山区18个小学生继续求学;执教期间他组织学生向四川凉山山区的孩子捐献十万元的衣物;从2009年到现在,徐老师自己及发动朋友学生先后共资助了1000多人。在徐老师看来,读书的目的无非就是两个,一是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二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做贡献。也就是说,青年学者想要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必须先要丰富自己的学识。
徐老师强调青年大学生在校园时一定要常去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教室,这是学生的本职,学生要认真听课才能不辜负家长、社会甚至自己的期望;第二个地方是图书馆,徐老师通过分享自己在中央党校的经历,告诫大家一定要多读书,“大志非才而不成,大才非学而不就”,认真读书才能造就更广阔的未来;第三个地方是操场,徐老师讲述自己参加汶川地震救援时最大的感触就是领悟到生命的可贵,只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承载自己无限的理想。因此,他反复嘱咐青年学生要多进行体育锻炼,才能有充沛的经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徐老师建议青年学生有机会要去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见识;希望青年学生要有情怀,要有英雄意识,要对英雄怀有尊敬之情。他分享了抗日烈士戴安澜将军、“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等人的事迹,激励大家要以英雄为精神偶像,以此不断鞭策自己,勇敢前行。
最后,徐老师总结了四句话送给大家:
决定大家以后走多远的,不是你们的托福、雅思、GPA,而是你们内心的情怀。
一个人越是为他人,越是为社会,越是为国家,到头来越是为自己。
当你学会了选择,就一定要学会放弃,没有人十全十美,一帆风顺。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岁月不会饶过我们,我们又何必饶过岁月。
愿我们每个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成为勇敢的筑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