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漫丝路,西安交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仙交大丝路青年”于7月10日至8月22日开展了“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重点高校学生阅读习惯与价值取向研究的专项调研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通过调研走访,旨在充分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高校青年学生的阅读现状与阅读对价值观的影响。
精心组织悉心调研
在这个炎炎夏天,“仙交大丝路青年”团队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一路向西,实地走访了兰州、张掖、乌鲁木齐等地,探访了丝路沿线3省5地多所高校。他们用足迹实实在在地丈量了西部大地,把汗水播撒在祖国的丝路沿线。

7月10日,调研活动正式启动,从本次社会实践的大本营——西安交通大学开始,团队成员实地走访了西安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例约谈的调研工作。8月中旬,团队成员开始了向西进发的征程,追随宝兰高铁的轨迹,实践团队在众多高校进行了实地走访、发放纸质问卷、个例约谈等工作。此外,借助多方力量,团队对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陕西、甘肃、新疆3省多所高校师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王琳是实践团队中的一名志愿者,她对这次社会实践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在宝兰高铁首次运行之日,她曾经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众多学子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践行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明。再次踏上西行的征程,她说:“本次社会实践,我主动请求参加,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行动践行倡议。”在本次社会实践中,王琳亲自访谈了多名大学生,为了获得准确科学的数据,她悉心做好每一次调研。“往往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她说:“我们需要同学们的真实情况,就不能让他们干瘪地回答阅读带给自己的影响,而是要在轻松的交流中展现自己的价值观念,涉及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越是要求轻松,我们的工作就越不轻松。”另外,大量的网络问卷还需进行有效问卷的筛选,以此来保证调研数据的准确性。电信学院韩奇同学进行筛选工作时有时候熬夜到很晚,“网络确实为调研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也造成了大量的无效问卷,我们必须保障获得的数据对实践具有帮助。自己多辛苦一点没什么,只要获得的数据真实,能够反映现实,回馈现实,我觉得是值得的。”
实地走访 交流互信
8月20日,实践团队走进新疆大学,与新疆大学师生进行了专题交流和深度访谈,以期与新疆大学的师生在推广阅读方面进行更加深入和持续的合作。
座谈会上,社会实践志愿者就交大在推广读书阅读活动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享,对团队开展的各项调研工作,对西安交大各级各类读书会及沈杨书社、马列读书社等学生读书社团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情况介绍。

“西安交大正在推进‘思想交大’和‘书香交大’的建设,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进行广泛的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选择。”带队老师、西安交大党委宣传部陈晨表示,学校正在推广“4个100”计划,即“认识100位老师”“阅读100本经典”“听取100场报告”“参加100场活动”,“借这次调研,我们希望和兄弟高校进行深入的交流,特别是在推进全面阅读方面,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
新疆大学的师生代表结合各自的工作、学习经历畅谈了学生群体的阅读现状和基本情况,分享了新疆大学在推广“全民阅读”工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果。
“新疆大学学生的阅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对民族史和地方史知识的深挖是我校学生阅读的一个特点。”新疆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张婷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新疆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购置情况和图书利用率等情况,其中图书馆读者进馆率和借阅率等信息对实践团队的精准调研非常有利。
“新疆大学是《中国青年报》的发放点,我们建立了分发机制,确保每期报纸送到每个学生宿舍。”新疆大学教师、辅导员代表依西甫江·赛依提和谢尔扎提·吐鲁洪介绍了新疆大学推进学生阅读工作的情况。此外,与会师生还分享了书友座谈会、学生书籍反馈构建活动、读书征文活动、图书馆标签设计摄影大赛、超期豁免、修补图书活动、阅读践行21天等特色活动。
阅读西部,建设西部。经过一系列调研和走访,“仙交大思路青年”实践团队不但了解了丝路沿线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现状,深入体察了大学生阅读习惯与价值选择,更承载了建设“书香丝路”的理念,在实践中探索推广阅读影响价值选择的形成机制,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在文化精神层面的丰富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