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2017年丝路文创暑期课程西安站圆满落幕

日期:2017-07-20 11:24 浏览量:

7月13日晚,由西安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2017丝路文创暑期课程”项目首站西安之旅圆满落幕,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中国香港、北京、西安7所高校的71名学生齐聚一堂,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小组活动,回忆着两周来的学习交流和参观活动,分享着各自的收获和心得,同学们也向老师和志愿者们表达着感激和不舍。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而深刻的经历难以磨灭,真挚的情谊也将永存,正如香港同学林嘉欣所言,“所有人和事都令我难以忘怀,都将成为一生中深刻的记忆”。丝路文创暑期项目提供了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丰富的体验和积累必将激励同学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将推动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理解、交流和合作。

2017丝路文创暑期课程包括西安、北京和哈萨克斯坦三站。首站西安以“为可持续的未来学习”为主题,邀请了包括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主任李世民、北京能量魔方数据公司总经理娄勇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征兵、香港理工大学博士陈本中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多位老师,精心为同学们准备了多学科多视角的主题讲座课程。同时,安排了学生前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中国西电集团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哈萨克国立大学和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同学,尽管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但同学们快速融合,快速出成果,思维的碰撞、团队的合作,也让最终的小组汇报大放异彩。来自香港的杨佳慧同学说:“西安和香港的文化不一样。但西安的学习环境比香港轻松,來自四方八地的同学也很好,很喜欢这十四天的时光,参观文物古迹更让我认识历史,获益良多”。来自北京的方陶敏同学也感言:“两周的时间,大家在西安相遇,感受历史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碰撞。在这里,我们学习到了科学带来的社会动力,感受到了不同青年观点碰撞的激情和西安交通大学志愿者们的热情友好,留存着难忘的记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安,第一次和不同地区青年一起交流,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参加2017丝路文创暑期项目,大多数同学都怀有拓展相关知识,了解不同文化,结交更多朋友的目标和追求。此行,同学们不仅听取了“丝绸之路的历史”相关讲座,还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校史馆和秦腔博物馆,游览了西安历史古迹——古城墙、钟鼓楼、华清池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回民街等市井街落,深入了解自然风情、历史人文和社会文化等。Yerlan来自哈萨克斯坦,当被问及此次活动的感受时,他坦言:“我是第一次来中国,以前对中国文化没有切实的了解,对中国人以往还有一些偏见。但是来到这里,亲眼看到了很多文化古迹,看到中国人真实的生活。而且你们让我觉得很温暖很感动,我非常感谢这次非凡的经历。”

两周的交流活动和小组学习,不仅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了解西安,也让大家互相了解并体验不同的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来自香港的两位同学也深有体会,曹德瑜同学说:“在两星期的交流中,学到的不只是课本的知识,更是得到了难得的交流经验。在与新朋友交谈中,更是亲身认识了不同地方的文化。”梁婉仪同学也表示,“在西安交大学习的日子,很高兴认识到了朋友。很感激他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愿意带我们去四周玩,吃不同美食,虽然相处只有短短两周,但也可以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与创新合作,是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丝路文创暑期课程项目是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建设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之一。本次项目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的文化与交流,增进了各国青年学子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弘扬了丝路精神,开启了文化创新之旅,让青年学子共同担当起社会发展的责任,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来自北京的许良雨同学说:“在此次‘一带一路’青年学习交流中,我们先来到了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虽然只有两周时间,但在此期间领略到了‘一带一路’政策的深远意义,即发动区域优势,集合力量,对涉及到的二十几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与香港、西安、哈萨克的同学一同学习交流中,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明白了我们青年人也是‘一带一路’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我们这些青年人成长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我们也相信‘我们就是未来’”。

2017年丝路文创暑期课程西安站圆满落幕,但“一带一路”的交流和合作必将永续开展。同学们满载着收获与希望再度起航,盼望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成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成为国家、地区和民族交流和合作的友好使者。

文字:港澳台办 管理学院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