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11月30日,新加坡高中生浸濡学习营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举行。15名来自新加坡先驱高中的同学们在三位新加坡老师和交大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交大,开启了西安游学之旅的起点,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十三朝古都的魅力,尝到了西安地道舌尖美食,体会到了中国博大精深文化,了解到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状态,结识到了中国的好友,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让我们一起回味这次友谊之旅。
缘的起点:开启交大的学习生活
26号早晨,在外文楼B座举行了开营仪式,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代表交大欢迎新加坡学生团来交大学习,来西安感受历史。开营仪式由国际教育学院老师鲁启老师主持进行,会上留学生办公室主任兰雪萍和汉语系副系主任代表王美玲老师讲话。兰雪萍老师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她说,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学习也是双向的。很荣幸交大能够作为承办方接待新加坡浸濡访学团,表示将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大家能够学有所成,游有所获。感受一个真实的中国。汉语系副系主任王美玲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讲话中她希望大家调动自己的五官,看、听、尝、闻你的交大,你的西安,你的中国,并在接下来课程安排中会为大家授课。
新加坡先驱学院教师代表李老师也在开营仪式作为新加坡方代表发言,首先他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谢谢国家汉办和西安交通大学提供的这次机会,认为这对老师和同学们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一定会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学习,并且感谢大家的热情的招待,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学生代表王凯毅用流利的中文表达自己第一次来中国的激动之情,很珍惜这次的游学机会,感谢先驱学院和国家汉办还有交大给的这次机会。
文化课程:深入理解中国文化
在课程安排上,可谓是紧凑有序,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这次的课程安排上下了一番苦功,想让大家在虽然短暂的时间里学到丰富的知识,因而安排了诗经课、现代汉语课、阅读课、书法课、太极课、中国舞蹈课、中国歌曲课让大家体味到中国的魅力之处。
每一门课都是精心安排,每一门的课老师都努力备课,课程设置上不仅涵盖了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而且老师生动的讲解通俗易懂,让学生们对中文产生了更大的兴趣。阅读课老师张海川选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作为代表作品,带大家一起感悟名家之作,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张老师以图片的形式不仅解释了文章中难以理解的生字和词语,而且为同学们展示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一种朱自清心灵世界的逼真写照。

太极课上,两位资深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太极简易二十四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在寒冷的冬天为大家带来了浓浓的暖意。
交大探秘:了解交大的百年历史
在课程之余,在鲁启老师和学生助理刘慧颖的带领下,访学团还进行了一次交大探秘,从南门到北门,感受百年名校交大的魅力之处。作为多位名人的母校——导弹之父钱学森、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水电水利专家张光斗等等,交大母亲已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并在大西北支援国家的西部建设奉献着自己。学生团参观了西安交大四大发明广场、钱学森图书馆、校友长廊、腾飞塔、饮水思源点等交大地标性建筑,为交大古色建筑、浓厚治学气氛所感动,并纷纷合影留念。

文化体验:把饺子和中国结带回家
本次访学活动还安排了特别的体验活动,同学们不仅动手做了饺子作为午餐,学习如何制作中国结,而且还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举行了一个小型沙龙交流会,结识到了新的朋友。
28号下午,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进入工程坊学习如何制作中国结,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学生们对这次学习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每一位同学都做出来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结,造型优美,色彩多样,通过这次学习,也表达了交大对他们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

29号上午,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梧桐苑三楼的餐厅,学生们和食堂师傅们一起学习如何包饺子,学生们包了素饺子和肉饺子,饺子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之一,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学生们从擀皮学起,尽管最后饺子形状各异,可是依旧美味,大家一起品尝了自己劳动的果实,其乐融融,感受到了春节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团圆的气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9号下午,在钱学森图书馆阳光沙龙区,举办了中外学生的交流活动,活动现场,大家一起做游戏,交流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结实了新的朋友,留下了各自的联系方式,期待更深一步的沟通与互动。

去游学吧:感受5000年中华历史的厚重与精彩
27日,访学团参观了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大唐不夜城,享受一场视觉盛宴。众所周知,西安是我国十三朝古都,历史绵长悠悠,我们从兵马俑开始了一天的旅程。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随葬陵墓,大大小小共三千件兵马群塑,闻名于世界,被评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进入博物馆内,会发现陪葬坑规模极为宏大,坑内是姿势形态各异的泥塑将士、战马。游客们纷纷惊异于泥塑神态的惟妙惟肖,将士或英姿飒爽傲视前方,或一手执剑一手持盾怒目圆睁,似大战在即,要上战场杀敌。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先人的智慧。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几千年前,这样雄伟壮观的陵墓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学生们为这样的奇迹而震撼。下午学生们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学生们被丰富的藏展所折服,感叹中国历史文化保存之完好。
除了景致动人,西安的小吃也闻名遐迩。羊肉泡馍做法独特,锅贴香软酥脆,都是西安的特色风味小吃。为了让同学们一饱口福,也带同学们来到回民街,这条古街热闹非凡,各种吆喝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了西安的一曲奏鸣曲。同学们分散开来,选择自己心仪的美食。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时间显得那么短促,离开时同学们都意犹未尽。
同学们更是在这次旅行中学会了许多,结营仪式现场,每一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感谢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国际教育学院的周到安排,每一位老师的默默付出。交大负责接待的老师更是为每一位同学们的守时、不给他人添麻烦、关心身边的人的品质所感动,大家互相关照,彼此帮助,形成了一个暖心的大集体,拥有共同难忘的经历。
缘未尽:期待同学们再来交大

在结营仪式上,除了每一位同学的分享,国际教育学院兰老师和王老师再一次表示欢迎大家有机会能够再次来到西安,来到交大学习,并为每一位同学和老师准备了小礼物。新加坡代表李老师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感激之情,谢谢每一位的老师的安排,表示自己也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风土人情方面,特别是感谢汉办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西安之行圆满结束,人群散去,同学们都恋恋不舍。愿我们铭记这段温暖,不忘这段情谊,期待下一次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