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上午,第四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外国语学院分论坛举行。两位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罗尼朔尔茨和张霄军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两场精彩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敏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小渭代表学院致欢迎词,他对两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让两位学者加深对交大、对外国语学院的了解,加强学术交流,有机会加入外国语学院。

罗尼朔尔茨的讲座题为“Corpus Assisted Discourse Analysis of Globalized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Design and Methodology”,他从语料库概况、语料库语言学概况、语料库语言学在欧洲相关研究、语料库类型和设计、基于语料库的全球化传播实践五个方面展开讲述。他提到,语料库在欧洲的发展史悠久,从13世纪圣经的索引,19世纪研究语言习得,到20世纪研究语篇中的意识形态,建设语料库需要注意代表性、大小、文本类型和标注方式。

张霄军学者的讲座题目为“The Changing Fac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他从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具、口语翻译以及翻译的本土化四个方面展开讲座。他提到机器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显示出汉语中省去的代词。他还提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具,比如:SDL,memo,word fast等,以及在产品翻译中,要关注不同国家文化和用户体验,注意翻译的本土化。
两位学者还与外国语学院师生展开交流与互动,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此次讲座为来访青年学者和外国语学院师生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双方建立实质性联系与合作。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详实,信息量大,现场师生纷纷表示,通过聆听两位学者报告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