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7日,崇实书院香港交流团一行十一人赴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与姊妹书院开展为期七天的交流访问。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助理书院发展主任戴伟杰与计划助理袁可欣的带领下,师生们深切感受了香港文化,两院缔结了更为深刻的友谊。

初识中大,拜访和声
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依山而建,绿植环绕,夜间会听见幽幽蝉鸣,校内著名地标合一亭,集钱穆老先生“天人合一”的理念与自然的水天湖海为一体,巧夺天工,给人一种回味无穷、心旷神怡的感觉。在繁华喧闹的香港,港中文让大家体会到了“放下一张安静书桌”的感觉。和声书院宿舍内的小冰箱,楼层内的公共卫浴,公共厨房、室内健身房、书院专属食堂、空中种植园等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基础建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香港中文大学注重“全人教育”的理念,学校的每一处设施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精神。在路口和拐弯处,随处可见路标和路线图;在路陡处,醒目标志提醒着行人;人行道边,“望左”“望右”的提示语引导行人安全通行;宿舍楼内,楼层布告栏张贴着心理疏导和抵制性骚扰的宣传海报。电梯宣传栏里各类社团、公益活动的宣传海报,展现了和声学子丰富多彩的书院生活。港中大的宿舍实行申请制度,只有通过审核的部分学生才能入住宿舍,另外一部分学生在校外走读,校内住宿的大多是内地或国外学子,这也将中大塑造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驿站,营造了自由包容的氛围。与港中大学生七天的朝夕相处,使参访同学体验到了别样的校园生活。
寻访交流,感受文化

崇实书院师生的到来受到了和声书院的热烈欢迎,初次见面的“破冰活动”使秦文化和港文化产生了奇妙的碰撞,双方通过广东话和陕西话的学习及游戏迅速熟悉。两种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方言产生了有趣的共鸣,千里相隔的朋友们从语言中了解了对方的生活。交流团带来的西安特色糕点搭配着香港的柠檬茶,将欢迎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戴伟杰和袁可欣带领交流团参观了港中大校园及和声书院,欢迎午宴上,和声书院院长刘允怡先生和院务主任罗霍玉卿女士对崇实书院师生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亲切地询问交流团饮食起居及所见所闻,刘允怡院长幽默地讲述自己的学生时代和现在的生活,勉励同学们珍惜交流机会,充分互动,努力学习,认真思考。罗霍玉卿主任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和声书院的书院制度和模式,希望师生们能在香港有所收获。

交流团在和声书院老师及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观了香港诸多地点,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品金庸故事、赏李小龙传奇,走进历史的长河,观世界文明的奇妙进程。在香港历史博物馆感知香港百余年来的沧桑巨变,见证祖国日益强盛。前往长洲岛,体验原住渔民生活。走在最具繁荣气息的尖沙咀、中环体会节约环保的城市理念。漫遊星光大道,在夜色朦胧的维多利亚海港领略香港的都市魅力,欣赏五光十色的香港夜景,体验金融城市的繁忙节奏。参观PMQ元创方,领略多元的文化和艺术气息。现代传统的有机结合,复杂多元的城市组成,自由民主的城市风尚,使交流团不禁为香港的巨大变迁而感慨,为祖国的繁荣而骄傲。
开拓眼界,共话未来

5月27日是交流团行程的最后一天,两院师生共同总结行程,分享交流,依依不舍,相约再见。过去的几天里,两岸同学不断交流,互相学习,不同的地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从港中大同学们的身上,崇实学子体会到香港文化的独特魅力,崇实书院的同学也为香港朋友们带来了源远流长的内地文化。
来自汉语言61班的张伊弛如此描述她眼中的香港:“我所认识的香港,可以用‘人文与科技并茂,摩登与古典齐飞’来形容。它既有青石板铺就的沿街小路,也有霓虹灯闪烁的热闹大街;既有生活气息浓厚的安静小镇,也有摩天大楼密集的繁华闹市;下雨的时候,它是乌云下咆哮着汹涌海水的叛逆少年,晴天的时候,它是阳光下旋转着曼妙舞姿的文静少女,它多姿多彩,融合了前卫的现代艺术和含蓄的古典之美,让人穿梭古今、流连沉醉。除了这些风景,最令我难以忘记的是港中文的师生们,他们耐心、细心、贴心的陪伴让我十分珍惜与香港同胞相处的时间,也让我期待下一次我们的相聚,‘长相思,在长安’,相思绵绵,友谊绵绵。”
社会学71班的马艺心同学对此行也深有感触:“在香港这一个星期给我非常大的震撼。香港的街道狭窄而拥挤,街旁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忙,那是一个眼花缭乱而又秩序井然的世界。这样的一片钢铁森林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港中文同学们巨大的课业压力和丰富多彩的兼职或实习活动,令人钦佩。作为新时代的西迁精神传承者,要想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为国家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不仅需要我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我们的情怀和责任。西安交通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方沃土,我们也要更加努力上进,充分发挥这份资源的优势,更好地给予这份沃土更多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