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文治书院教工党支部赴马栏革命根据地、柏社古村参观学习

日期:2016-11-15 09:00 浏览量:

11月13日,文治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走进马栏革命根据地和柏社古村,追访先辈战斗足迹,缅怀先烈丰功伟绩,重温红色记忆,体悟前行力量,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向深入。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上午9时许,一行人抵达旬邑县马栏山。在马栏革命纪念馆,看着一幅幅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饱经岁月冲刷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先烈们在战火中用过的物品,大家的心情顿时变得严肃而崇敬。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一位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映入大家的脑海。每一幅照片,每一件物品,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震撼着大家的心。大家心潮澎湃,深有感触,仿佛被带回到了那艰难困苦的历史岁月,带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翻开中国革命史卷,马栏以其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军事、政权建设的卓著功勋而彪炳史册、辉耀神州,在革命战争年代,被誉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中国革命英才培养的摇篮,闪耀着习仲勋、汪锋、贾拓夫、李维汉、张德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荣光。眼前的一切,给支部党员同志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家深刻地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铸就的,先烈们那种无畏牺牲、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而无怨无悔的精神鼓舞着此行的每一位同志。

走出革命纪念馆,巍峨高耸的马栏革命纪念碑映衬着蔚蓝的天空,矗立在大家面前。面对革命纪念碑,全体党员整齐列队,展开鲜艳的党旗,高举右手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刚毅而洪亮的誓言在广场的上空久久回响。大家始终牢记入党初心,继续前行。

紧接着,支部一行来到陕西咸阳三原县柏社古村,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从清朝遗留下来的传统窑洞民居——“地坑窑”。地窑建造简单、成本低廉,不易被战争损坏,且冬暖夏凉,是渭北土塬原居民一种理想的居住方式。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是关中通往陕北、甘、宁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往革命根据地照金、马栏、延安的咽喉要地,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当年,柏社红军、八路军均在这里设有秘密交通站。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1932年“两当兵变”后,习仲勋转赴渭北、三原等地开展革命工作,曾经就住在柏社古村中的地窑。

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但记忆却刻苦铭心。青翠的马栏山、美丽的柏社村镌刻着先烈们的名字,留下了革命的足迹。踏足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瞻仰革命旧迹,学习先辈事迹,支部党员同志纷纷表示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书院和交大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周资贵 孟建芳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