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西安交通大学−微软学术合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日期:2016-05-01 09:33 浏览量:

2016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迎来了120周年校庆。做为西安交通大学双甲子120周年校庆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4月29日(星期五)西安交通大学−微软联合实验室特别邀请来自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郑庆华副校长,杨森副主任,邹建华副院长,薛建儒教授,钱学明教授,胡成臣教授,孟德宇副教授,孙剑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张艳宁教授和谢磊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新波校长助理,石光明教授和韩冰副教授)和微软亚洲研究院(曾文军首席研究员,宋睿华主管研究员,David Wipf主管研究员和学术合作经理李锐博士)的知名学者,在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星空报告厅就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社交网络等前沿领域进行了系统的交流。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庆华副校长为此次研讨会致开幕词。郑庆华副校长对西安交通大学和微软长期,扎实的合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期望双方在大数据的新时代背景下,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和微软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创更加有创新精神和成效的校企合作,努力成为地区乃至全国高校校企合作的典范。除了一系列精彩的学术主题报告,与会的专家代表们就校企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尤其是如何发挥地区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西安交通大学−微软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于200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院士(时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和微软沈向阳博士(现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共同倡导下成立。依托于联合实验室,双方共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并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设立近十年,共同完成了60多项联合科研项目,发表了超过5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先后有160余名学生参加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14名联合培养博士,7名博士生获得微软学者称号,9名学生获得微软小学者称号。在2015年的ImageNet全球计算机视觉识别挑战中,由首位西交大-微软联合培养博士、现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首席研究员孙剑博士带领的团队获得第一名。他带领的4人科研团队开发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在此次挑战中实现了首次超越人类进行对象识别分类的能力,达到了里程碑式突破。除孙剑博士之外,该团队中的张祥雨也是目前在读西交大-微软联合培养博士生。在他们的身上,交大踏实严谨的学风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微软亚洲研究院始终秉承着“创一流科研水平、培养一流人才”的宗旨,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微软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计算机研究人才,积极地推崇大胆的设想与创新,倡导极富冒险的极客精神,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创新生态圈。实验室由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管晓宏院长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曾文军博士作为执行主任共同负责实验室的运作与发展,面向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包括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处理。

为了支持基础研究、培养科研领域高素质人才,微软亚洲研究院自1998年成立以来,先后与中国14所一流高校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力图为优秀的中国研究生提供在中国本土的世界级研究环境。在高校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联合培养博士生参与到世界一流的研究工作中,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斐然的学术成绩。截至2015年9月,已有160余名优秀的国内研究生加入联合培养项目,已经毕业的100余名博士生中,或任职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或在工业界进行产研结合,推动前沿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国内一流高校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在探索计算机领域创新人才的道路上踏出了坚定而有效的步伐。

基于培养本地创新型人才的理念,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了面向青年的培养项目“明日之星”实习生计划,鼓励青年学生抓住机会,展现青春风采“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国内外高校共同执行,旨在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基础研究人才。自项目启动以来研究院已为来自国内外一百多所大学六十多个专业的近四千八百名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实习生不仅可以参与定期举办的技术及文化类讲座、丰富的文体活动,还有机会参与到可能改变亿万人生活的科研项目中。

更多资讯请访问微软亚洲研究院官方网站:http://www.msra.cn

文字:微软亚洲研究院 教务处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