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第四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春季研讨会材料学院分论坛举办

日期:2018-04-14 18:26 浏览量:

4月13日,第四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春季研讨会材料学院分论坛在材料学院第三会议室举行,来自世界各大名校的青年学者共聚一堂,交流学术经验、共商未来发展。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潘希德,院长单智伟,副院长丁向东及教师代表参加本次研讨会。 

交大材料梧桐茂,引得天下凤凰来

陕西正处于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西安交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材料学院正奋进在“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路上,为打响人才“争夺战”,吸引有世界各地青年才俊加入材料学院。樊瑛华副局长,材料学院领导及教师代表详细介绍了各类人才支持政策。

潘希德书记对诸位学者到来表示欢迎,期待各位学者加入材料人大家庭。他指出,随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设,材料学院将为青年学者提供最好的物质空间保证。西北地区环境已发生较大改善,“西安是中国的大地原点,未来将建成中国国际化的大都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青年学者回国后的首选。

丁向东副院长对材料学院的概况做简要介绍,学院自1963年成立研究室,到1994年成立学院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搭建起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有效桥梁。他还介绍“建实体、授实职、做实事、求实效”学院人才引进十六字方针,力求实现人才引进与现有研究方向协同发展,以方向募集人、以人才拓方向的长远目标。

樊瑛华副局长详细解读了陕西省在引进高端人才、留学回国人才方面的具体政策,“由于沟通渠道不畅,很多人才引进政策,大家都不太了解”,樊瑛华副局长希望通过此次的交流和分享,能使各位学者详细了解陕西引进人才的政策,并向各位学者发出诚挚的邀请。

材料学院的青年教师张伟和张明明分别介绍了各自归国的发展里程。张伟说道,“作为交大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的第一批回国学者,受到了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包括归国手续的办理、安家落户问题、项目申请和职业发展,学院都给予了优惠倾斜。”张伟表示,交大生源质量高、研究热情足。通过研究合作自己扩大了研究范围、丰富了研究手段,发展前景非常好。张明明从家国情怀方面具体回答了为什么要回国,“世界再大,也要回家”,中国稳定的发展环境、雄厚的科研经费,也为青年学者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支持。交大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科研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的平台建设成就卓越,学术开放包容,极具发展潜力。

学术研讨竞争流,百舸千帆立潮头

在学术研讨环节,青年学者分别做15分钟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随后,材料学院的专家学者对报告人进行提问交流。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段志遥博士后主要从事新能源相关催化材料的研究,他认为“催化在化工工业以及新能源产业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开发高效、廉价、稳定的催化剂,是新技术实现市场化的关键。”主要通过多尺度计算与实验建构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韩朝博士,主要从事纳米硫族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其在能源的存储以及转化方面的应用,特别是热电材料转化方面的应用。“硫族金属话合作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它多样的组成和多变的结构”,他通过发明了一种水相快速大量合成纳米结构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方法,解决了快速大量可控合成各种所需纳米结构的问题。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王孟博士后的研究方向为有机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包括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测试,和新型有机电化学晶体管传感器和热电材料的合成与测试。王孟博士的研究成果主要证明了从未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领域报道过的茚并噻吩是一个很好的给体单元;含有梯形四对亚苯基的共聚物可以作为短波长吸收材料;PIT2FBT具有较宽的光学带隙,适合作为叠层电池中前结宽带隙电池。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李宁博士后长期从事新型可印刷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的表征与研究,重点研究新一代光电功能器件的信心结构以及产业化进展。李宁博士的报告主题是“有机光伏技术的稳定性和商业化稳定性的分析”,他说,任何能源形式均来自与太阳,10平米的太阳能生产线就能生产出10GW的能量,相当于十个核电站的产能量。新型有机光伏商业前景稳定。

交大校园里微雨朦胧,会议室内大家讨论热火朝天,下午6时,研讨会步入尾声。

谈及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感受,单智伟院长表示,与会青年学者们是学院精选并诚邀而至,皆为青年才俊。单院长认为学术研讨会是很好的互动交流形式,学院通过倾听学者们的主题报告、提问交流,深入了解青年学者科创能力、对前沿领域认知、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内容,为交大、为学院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建设“双一流”大学注入鲜活血液。

丁向东副院长认为青年学者研讨会旨在考察青年学者科研能力、综合素养。相较于书面材料展示,学术报告更能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青年学者才华,研讨会意义重大。他表示在本次研讨会中收获诸多惊喜:一是部分青年学者在现场研讨交流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书面材料未体现出的实力;二是学院吸纳人才的形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灵活,部分青年学者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远程参与丝绸之路青年学者春季研讨会,与现场积极互动。

汇聚天下英才力,携手共建“双一流”

材料学院以开放的胸怀、雄厚的实力、顶端的设备、一流的平台期待着世界各国的青年才俊加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被誉为交大的第二次“西迁”,第三次“创业”,是科研工作者的梦想摇篮。

与会青年学者们于4月12日下午,前往创新港参观,实地考察这座建设中的“智慧学镇”后,纷纷赞叹创新港的科学规划和“交大速度”。他们参观了创新港智慧展厅,聆听了创新港独特区位、便利交通、定位目标、建设内容、规划设计、项目进度等情况介绍。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博士后付小刚表示,创新港建设地非常大气,施工现场布置地井井有条,对创新港第一印象很好。他认为创新港功能十分齐全,以后在这里工作生活比较安心,对创新港的定位和建设规划非常满意。来自美国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博士后段志遥表示,创新港的占地面积大,能够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生活休闲提供更多空间和便利,对此十分满意并表示期待五年、十年后创新港的面貌。在谈到学者对就职高校的选择上,两位学者一致认为学校的平台建设十分重要,表示西安交大在校史文化、师资力量、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月14日上午,材料学院教师带领青年学者们参观学院的实验室,相关课题组和与会学者再进行深入交流。14日下午,学院带领青年学者参观交大附中小幼和人才房,让青年学者们切身感受交大为教师提供的优厚资源,解除学者们在交大安家落户的后顾之忧。

文字:材料学院 王美霞
编辑:程洪莉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