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彭康书院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召开“最美好的时光”感恩德育实践活动表彰大会,对表现优异的66名2019级同学进行表彰。彭康书院院务主任叶明出席会议,院务主任助理朱宏伟,团工委书记代旺,新生辅导员王涵、王倩、马进毅参会。此次会议特别邀请获奖同学及家人,会上互动不断,讨论氛围热烈。

“最美好的时光”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在2020年初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由彭康书院发起,共计671名学生参与,提交作品632篇。活动旨在引导学子利用特殊假期珍惜、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每分每秒,倾听家族长辈那个时代的故事,并从中窥探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感受普通人与时代的交织,进而重塑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在个人衣食住行的时尚更替中、柴米油盐的民生小事中总结父辈的成长故事,回望家庭的变化之路,还原时代的丰满印象,体会幸福生活的不易,感知变化中的不变,积蓄不断向前的力量。
叶明为大会致辞。他回忆起青年时代父母对自己的叮嘱,感慨万分,表示直到中年才能够完全理解父母话中的深意,后悔当初没有多和父母交流。他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疫情带给大家一个与家人好好相处的机会,长辈们的人生经历见证国家发展,他们的人生阅历指引我们未来的方向。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只要认真做,一定会有收获。他勉励同学们回顾人生、反思人生: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辅导员代表王倩宣读《关于表彰2019级“最美好的时光”感恩德育实践活动优秀作品的决定》,并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
马进毅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说,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每一位逆行者的身后都有一个家,但他们为了千万家,甘愿舍小家,顾大家,这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延绵不绝的原因。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珍惜小家,奋斗不息,大家才能迎来最美好的时光!
获奖学生代表高文龙、李科、谢桐桐、赵一帆、罗超杰结合自己的作品内容发表获奖感言,高文龙在作品中从自己父亲的视角描述以前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文笔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最终,儿子渐渐明白:“无论是家庭还是时代,最终都将交付到我们的手上,这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李科以“路”为题展开,见微知著,通过描写家门前路的变化映射一家三代人同祖国走过的征程,通过故事向我们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谢桐桐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乡——个沿海小城市,他通过层层递进、愈发深刻的问题,将改革开放在家乡留下的痕迹在自己和采访对象一问一答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视频作品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思考。
赵一帆的作品《行者无疆》详细介绍了爷爷的亲身经历。他站在爷爷的角度细心揣摩爷爷的心理感受,通过爷爷的故事找到答案:今后的路,不是想出来的,是闯出来的。行者从不会因为现实中的困境而被迫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一生追逐,寻找着生命的边疆。
罗超杰从父亲的童年时代写起,描述父亲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物质和精神上的困境,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在教师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他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父亲一步一步走过的人生经历,从中悟出道理: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无论有么糟糕的困境,勇敢面对,总会有风轻云淡的那一天。
特别嘉宾,彭康书院学生彭诚的父亲彭寅有先生分享了此次活动的感悟,他回忆自己少年时代艰苦的求学经历,分享祖孙三代读书的经历,指出唯有读书才是改变命运和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大道。不同的时代,不变的追求,要为世界之光。
全体参会人员观看此次活动中的优秀视频合辑,视频作品角度各异,有的详细采访自己的长辈,有的剪辑与主题相关的纪录片,有的展示自家保存了几十年的老照片,同学们的作品处处体现他们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和思考,评论区掌声不断。至此,在特别的寒假期间,“最美好的时光”感恩德育教育活动落下帷幕。
“走得再远,不忘来时路”,父辈的成长故事,祖辈的人生阅历,是建国70周年的缩影,也昭示了未来的方向。作为交大人,定要传承好西迁精神,心怀理想、心系家国,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洪流中,这段奋斗历程本身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