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到10日,2018年人文学院“丝路 文化 西安”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举行。本次夏令营共有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的107名优秀大学生参加。同学们热情洋溢,通过聆听学术讲座、参观学校博物馆、与导师面对面交流,感受学术魅力,领略交大底蕴,了解学科发展,畅谈理想未来。

7月9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同学们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通过参观教学科研成果展,同学们对“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同学们参观了陕西秦腔博物馆、邢良坤陶瓷艺术馆、碑林书法展馆、西部农民画展馆、历代艺术文物馆,在一幅幅字帖背后读西安的历史,在一件件陶艺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典籍文档、服饰乐器、皮影木偶等不仅唤起了同学们探索历史的兴趣,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人文学科学习的热情。
7月10日上午,人文学院在主楼B303为同学们准备了两场学术盛宴。社会学系边燕杰教授做“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主题讲座,他为同学们讲述在研究生的学习中怎样提升自身的能力;新闻学院李明德教授在“研究生素质养成”的主题讲座中现身说法,教同学们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边燕杰教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同学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最关键的就是发现自我,发现自我的学术兴趣,不断钻研,触类旁通,争当拔尖创新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创新人才的首要品质。他介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和培养模式并谈到,只有坚持自我、敢破善立、思索顿悟,才能发现重大问题。

李明德教授从研究生素质养成的角度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学理课。他讲到,研究问题源于实践并服务实践,撰写论文则是将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用文字落实下来,是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方式。十年磨一剑,作为研究生要坚持不懈,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求得真学问、练得成真本事。同时李明德教授强调质疑和批判是学术培养必备素养,做研究、做学问要秉持“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7月10日下午,人文学院“丝路 文化 西安”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主楼A204闭营。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勇等相关人员出席闭营仪式,人文学院本科教学副院长张顺主持仪式。

张勇副院长在闭营仪式上表示,同学们在两天的学习交流中表现积极,展现了自我风采。只有不同学科、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通过讨论学习才能产生出火花,这是思想创新、学术创新的重要条件。希望本次夏令营可以成为同学们学术道路上的垫脚石。

本届夏令营共选出66名优秀营员。马文保教授、卢春天教授、罗军凤教授、李明德教授、薛养贤教授、苗祥瑞副教授以及张勇副院长为优秀营员颁发荣誉证书。

来自社会学专业的楚锐杰和新闻传播专业的娄涣钰作为优秀营员代表发言。楚锐杰同学讲到,通过两天的学习,让她对自己所学的社会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只有融入情怀、坚守理想信念才能走得更远。娄涣钰同学则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交大的向往,她谈到,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要积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而交大的西迁精神则一直是她不懈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张顺副院长寄予同学们两点期望:第一,把握相对确定的机会,做到收益最大。同学们在遇到选择时,要谨记将确定性做到最大化,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第二,做一个持续努力的普通人。他谈到,持续努力让你积攒人力资本,普通人的心态让你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卑不亢,从而成就自我。夏令营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增广见闻的平台,希望各位同学以此为契机,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