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交大前辈们毅然投身建设祖国大西北的事业中,今天的我们也定会将西迁精神发扬光大,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
9月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4700多名新生共上“开学第一课”,现场聆听“西安交通大学爱国奋斗系列故事”。
多年来,西安交大坚持开展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西迁精神主题宣讲活动:以西迁历史纪念馆为阵地开展实景宣讲;以新生入学教育、教师入职培训为契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建宣讲队伍,在校内外广泛开展宣讲活动,覆盖受众近3万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薪火相传中历久弥新,鼓舞着交大师生在奋斗中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党让我们去哪里,就背上行囊去哪里
62年前,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一批朝气蓬勃的交大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西迁的决定,义无反顾地奔向大西北,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62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用爱国情怀和满腔热血铸就了西迁精神,他们扎根黄土地,在困境中艰苦创业,为建设西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去年11月底,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建议。很快,习近平总书记就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西迁老教授之一,胡奈赛用了“三个没有想到”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没想到总书记那么快给我们回信,没想到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了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更没想到总书记采纳了我们‘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建议。”
“爱国,就是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去哪里。”这不仅是西迁老教授们的共识,也是西安交大人一直在践行的宗旨。“这两年,学院先后有10余名教师和博士生赴云南施甸、陕西平利等地挂职扶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永远是学者责无旁贷的使命。”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茂刚说。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交大西迁是中国知识分子科技报国、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迁校时,“中国机电之父”钟兆琳先生已经50多岁了,周恩来总理考虑到钟先生年纪大了就不必去西安了,可他却坚持克服困难,毅然随校西迁。他经常说,支援西北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责任,一定要克服困难负起责任来。
在交大西迁过程中,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西迁前辈们的精神始终激励和引领着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艰苦创业,义不容辞地在建设大西北中发挥先锋作用。
“作为西安交大的一员,总书记给西迁老教授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扎根黄土地的决心和信心。探索黄土奥秘,揭示黄土灾变机制,优化灾害防控方法,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西安交大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许领说。
如今,交通大学这棵大树已在西北深深地扎下根来,在一代代交大人的奋斗中变得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62年来,西安交大培养了26万名毕业生,有大约40%的人留在了西部地区奋斗,成长为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培养的34位两院院士,有近一半留在西部工作。
陶文铨院士师承陈大夑、杨世铭等西迁老教授,先后获得8项国家三大奖;郭烈锦院士是西迁教授陈学俊院士的学生,目前已是我国能源动力多相流及氢能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他们的成就都是在西部大地上奋斗出来的。
在爱国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好西迁精神,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新传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是西安交大人共同的目标。
西安交大于今年2月印发《中共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爱国、奋斗”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深入、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西迁精神重要指示的宣传教育工作。
为此,学校专门组建了西迁精神宣讲团,以专题报告、实景教育、零距离面对面、微宣讲等方式,立体化、多角度、全景式宣传“爱国、奋斗”精神。目前,由西迁老同志、专家教授、西迁子女、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骨干、学生骨干等组成的宣讲团共举办宣讲活动近百场,覆盖近1.5万人。
此外,学校还将西迁精神融入“三全”育人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成立了西迁精神解说团、西迁精神微宣讲团等学生社团组织,通过解读西迁精神、采访西迁亲历者等一系列活动,鼓舞更多的青年学子沿着西迁前辈的足迹,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作贡献。
今年6月,西安交大党委下发《关于开展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活动的意见》。在西迁精神指引下,西安交大全校师生正在热烈开展“八讲八比八争先”学习活动。
“今年5月28日,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总书记的这些话都讲到了我的心坎里。”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史维祥说,“知识分子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爱国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原载于2018年9月28日当代陕西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