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举办“学而”讲坛系列讲座第475期开讲。宋志荣先生为交大学子带来了一场原汁原味的“社火”主题讲座。
十几年前,宋志荣和曹静香、何东三人一起,开始了微缩社火的创作,以发明促传承,把这一传统民间技艺以另外一种形式传承下去。近10年来,他们已经创作出七八百个微缩社火,不仅记录了传统的经典艺术,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如今他们的微缩社火专门在鄠邑区草堂镇文化中心展出,面积有400多平方米,长年免费向市民开放。作为“户县社火”代表性传承人,宋志荣先生详细讲述了“户县社火”的形式、选角、传承等,他还使用陕西方言讲述陕西民俗,并带来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微缩社火供听众观赏。
宋志荣先生在讲座中讲述了“户县社火”的各样形式,他利用带来的微缩社火为模型,形象生动地对各种社火形式展开描述。他具体描述了马社火、芯子社火、背火、高跷等社火形式,包括这些社火的作用,社火中的服装、角色安排。值得一提的是,宋先生带来的微缩社火,色彩绚丽,制作精良,人物绘制精致而生动,通过这些微缩社火,听众们更直观感受到了社火民俗的丰富多彩。
宋志荣先生还分享了他对社火表演的理解,他以六个字概括之:“奇妙险,声光电。”这是宋先生在老一辈社火表演艺术家的表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对社火的新要求而总结出的。他认为社火表演应该是新奇的、奇妙的、生动有趣的,应该引起观众的兴趣,调动观众的情感,所以社火表演应该不落俗套,应该具有新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社火表演的魅力。
户县社火:社火早期是一种祭祀祈祷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新时期,户县社火更成为推动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继承创新的主力军,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在省市重大庆典活动中多次参演获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备受国际友人的赞美。
宋志荣,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户县社火”代表性传承人,户县草堂镇宋西村人。西安市民间艺术家,户县锣鼓协会副主席,西安市金运华民族鼓舞艺术团团长,陕西省打击乐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