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学习心语】历史未终结 探索无止境

日期:2016-07-07 17:25 浏览量: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习总书记在历史哲学的意义上,回答了“历史进程方向为何”的问题。

一、“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20世纪90年代,日裔美籍学者、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除了自由民主制和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没有别的进化可能,这就是历史的终结。当时,冷战刚刚结束,西方朝野陶醉在自由民主体制“不战而胜”的喜悦中。福山的论断不仅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心理,而且在国际关系层面上迎合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增长了美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自信。跟风的学界也把“历史的终结”当成一种时髦的流行语。但是,福山显然低估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面临的种种内在困难,更低估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冷战结束以来,不同国家人民的权利观念和政治理念大相径庭,人类文明的组织形态更趋异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纷繁复杂,使得所谓“自由民主终结历史”一说显得单调而武断。

现实的发展也没有呈现和印证福山的预言,资本主义国家依然存在着贫富差别、阶级对立、种族和性别歧视等问题;以西方社会为代表的民主体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政府内部的分裂无法弥合,民粹主义造成的议会僵局难以打破,致使国家治理无力、效率低下;经济活动处于无政府状态,容易引发经济和社会危机等。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民主化在很多国家出现了病态或重大挫折,模仿西方模式的努力遭遇失败。“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打着民主自由和人权高于主权等旗号在世界各地肆意发动战争,但依然无法在北非和中东地区建立稳定有效的民主体制。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金融资本主义的贪婪和弊端暴露无遗。西方近年遭遇的金融危机和治理危机告诉人们:历史并未终结,西方式模式远非完美,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并未一统天下,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

在“历史终结论”面临诸多理论和现实困境之时,不被福山和西方主流看好的中国却发展迅速。福山的理论正在遭遇有意义的“证伪”案例,即他终究要面对一个史无前例的来自中国经验的检验。中国的政治传统和现实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福山本人也在反思“历史终结论”,对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所取得的成绩赞赏有加。他相当重视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经验,也发现中国政治文明的独特传统及其对亚洲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深远影响,甚至认为中国模式的特殊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成为检验其理论的一个重要案例。2009年9月,福山在接受日本著名政论杂志《中央公论》采访时表示,“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随着中国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福山的转变,不仅是学术思潮的嬗变,更有着宏大的时代背景。历史远比福山的叙述复杂,也永远不会有终点。

二、面对“历史终结论”的中国模式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道路,即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全面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也破除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西方至上观念,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创举。中国模式不仅是一种学理上的挑战,更是对迟迟没有实现的“历史的终结”预言的一种挑战。“中国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主要依据就在于无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中国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和成熟的制度。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采取多重举措着力打造中国模式的升级版。

中国三十年来的迅猛发展成为“历史终结论”的一个判决性案例:中国模式究竟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发展模式,还是一个最终打破了普遍现代化理论的独特“文明模式”?显然,中国模式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很好地解决了经济发展、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推动了世界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证明了社会主义不仅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

如果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加完善自己独特的社会主义民主,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共同富裕、自由和谐、平等公正的社会,能够发展既承传中国传统文化又汲取世界文化精华的精神文明,那么,中国模式就不是一个过渡期的“转型模式”,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文明模式”。中国模式导致的中国崛起,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深刻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世界历史进程。

三、中国模式正在不断探索完善

应当看到,中国模式仍处于发展完善之中。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所有制结构优化、市场体制完善、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经济协调发展等日益成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而必须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不断完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体制和政策。坚定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的自信,积极完善中国模式。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妥善处理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其次,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牢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找准问题和根源,解放思想,完善制度环境,增强政府创新动力,革新政府治理技术。第三,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设,以中国理论解释中国现象,以中国战略解决中国问题,以中国自觉指引中国道路。中国的这个道路完全能够为人类提供中国方案。最后,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中国话语。从1978年到今天,38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这个制度的优越性和话语权越来越显示出来。中国必须形成自己的话语权,建构全面、透彻、有力和国际的话语,解释中国的成就、问题及未来,并以此克服来自外部的偏见。

中国模式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发展模式,为全球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健康、鲜活的因素,必将为人类文明不断走向繁荣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历史远没有终结,新的世界历史正在徐徐展开!

文字: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旭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