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古人类遗传学和疾病学学术论坛” 顺利召开。论坛邀请到美国科学院Jane Buikstra院士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Johannes Krause教授做主题讲座,聘任两位教授为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健康院长代表西安交通大学为Jane Buikstra教授和Johannes Krause教授颁发了聘书。



刘健康院长对古人类学术论坛科学意义和国际交流重要性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Jane Buikstra教授做了题为“Bioarcheology, Paleopath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Tuberculosis”的学术报告。Johannes Krause教授做了题为“The genetic history of Europe: adaptation and migration in prehistory”的学术报告。张虎勤教授做了“陕西区域生态古DNA分子考古研究与进展 ”报告,王传超博士做了“遗传学重构东亚人群历史”报告,赵静博士做了“利用古DNA技术研究陕西区域古代人群遗传关系”的报告。与会代表就古代人类相关遗传学、疾病学、迁徙特征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展开了详细、深入、热烈地讨论,考察了陕西区域古代人类骨骼样本库和一些重要标本,就陕西区域古代人群遗传信息和相关疾病研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



学术论坛期间,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许楗院长与Jane Buikstra教授和Johannes Krause教授进行了科研合作、培养人才、人员互访等方面的充分交流。Jane Buikstra教授198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进化与社会变革学院生物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她首次定义了生物考古学,解决考古学中的人类学问题,是“生物考古学”学科创始人,共发表 116篇论文,论文被引用4473次。Johannes Krause教授,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进化人类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所长,埃伯哈德卡尔斯蒂宾根大学考古科学院古遗传学名誉教授。研究领域为古DNA、人类进化、古代病原体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基因组学,在Nature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62篇。
通过“古人类遗传学和疾病学学术论坛”的举办,交流了古人类遗传学和疾病学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研究方向,充分展示了生物信息人类学学术团队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生命学院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形成一支可与国外同行进行广泛学术交流和多学科合作的科研团队。这支科研团队从病因学角度,通过古DNA研究揭示环境对古人类的影响。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生命学院生物信息人类学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技术交流和合作契机,形成了学科交叉和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