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二附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一例术中唤醒脑胶质瘤切除术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10-16 15:44 浏览量:

你能想象开颅手术中患者还能与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吗?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的的确确发生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手术室内。昨日,一位身患脑瘤的患者在接受开颅手术的过程中被从麻醉中唤醒,并正常用语言交流,配合手术医生顺利完成了手术,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平日乐观的党先生被家人发现说话变得不太流利,而且性格也变得少言寡语。检查结果令家人大吃一惊,原来党先生脑内说话中枢附近长了一个巨大的胶质瘤。由于肿瘤位于脑内语言中枢附近,因此影响到了党先生的语言能力。发现肿瘤后,党先生被家人带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同时也将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神经外科主任屈建强教授的面前。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保证手术效果一般需要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而由于脑组织的特殊性,常常限制了医生的手术范围。现代医学早已过了“为了切肿瘤而切肿瘤”的年代。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让患者延长的生命更加有质量、有意义是医生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脑胶质瘤的手术原则是“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并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正常功能”。两个最大限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易!对于党先生而言,肿瘤靠近说话中枢,那么手术时就需要在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的同时还要考虑保留说话功能!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脑功能区的个体化差异,目前还没有那种技术可以在患者完全麻醉的情况下确定患者的语言中枢。如果真要确定,则必须在术中将患者唤醒,并利用电生理技术协助确定语言中枢。对术中唤醒,神经外科主任屈建强教授从见到患者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而当屈教授把他的想法说出来时大家开始都认为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说是不可能呢?

术中唤醒技术是在手术同时将患者从麻醉中唤醒并配合手术的技术。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做术中唤醒的手术并不需要患者说话,因此,这些手术在唤醒患者的同时,可以同时保留患者的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的保留也就意味着患者呼吸功能的安全保证!而呼吸功能对于生命而言其意义不言自明。唤醒后不插管除了有窒息的危险外,如果患者出现呛咳或癫痫抽搐(电生理刺激确定语言区时电刺激很容易导致癫痫发生),巨大的腹压会马上传递到颅内,严重时会出现急性恶性脑膨出。这时,患者的脑组织会像牙膏一样从敞开的骨窗中涌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开颅手术唤醒后说话对手术麻醉的要求是极其之高!这样的术中唤醒国内还未听说有哪家医院成功施行。乍听起来,实在不可能!

然而,当党先生听说手术可能影响说话,而术中唤醒技术有可能帮助他保留语言功能时对这一技术表示了极大的期望。

变不可能为可能

“临床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当麻醉科副主任吕建瑞听到了屈主任的想法后这样表示。

吕建瑞副主任认为,这种技术难度和风险虽然很大,但并非不可能。如果临床需要,他们会尽力配合,但术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于是,为了这位患者,神经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耳鼻喉科的医生和护士们在国庆节后上班第二天就对手术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开始了为期近一周的术前准备。

在这期间,麻醉科吕建瑞副主任和张珍妮副主任医师查阅了大量文献。从手术体位与麻醉要求、到术中呛咳的预防,从全麻用药的选择到局部浸润麻醉药物的选择,从唤醒时机的把握到硬脑膜切开的注意事项,他们将手术和麻醉过程在脑海内过了一遍又一遍。神经外科电生理配合护士宋琴,为了保证唤醒后电生理能够精确协助定位语言功能区并预防癫痫的发生,也是大量查阅资料、并反复和设备工程师、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沟通。屈建强主任和神经外科医生也是反复对手术体位、术中肿瘤的精确定位、语言中枢精确定位、癫痫预防、术中恶性脑膨出等困难反复斟酌,设定预案。护士们反复配合党先生进行术中唤醒的语言准备和心理准备。当然,党先生也在为着手术这一天做着大量的准备。

这一天终于来了

2015年10月15日,星期四。这一天注定属于团结奋进、勇于探索的二院人。在麻醉科吕建瑞副主任、张珍妮副主任医师的麻醉下,耳鼻喉科孙斌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喉上神经阻滞以预防醒后呛咳。电生理监护护士宋琴早早的为患者扎好各种电极,然后静静地守在监护屏幕前。

手术由屈建强主任主刀,由周乐副主任医师和张熙主治医师担任助手。在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手术开始进行。术中唤醒后,党先生与手术团队配合默契,语言中枢很快就被准确确定。再次插管全麻后,按照手术预案,肿瘤组织被最大限度的进行了切除。由于大家的充分准备和通力协作,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手术结束麻醉清醒后,当党先生正常开口说话时,参与手术的每一个人都长出一口气。

望着窗外明亮的夕阳,此刻的感觉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累,并快乐着!

文字:二附院 周 乐
图片:二附院 赵文颉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