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里约奥运健儿来交大

与交大学子分享奥运故事 畅谈青春与奋斗

日期:2016-08-28 11:30 浏览量:

第三十一届里约夏季奥运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奥运的热潮并没有退去。8月26日,中国国家赛艇队的运动健儿们把奥运之风带进了西安交大。在校园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小力、副书记宫辉等与她们亲切交谈,她们参观了交大西迁校史馆,与交大学子分享奥运故事,畅谈青春与奋斗。

段静莉:从篮球到赛艇,更高更快更强

无论是参加女子篮球、田径长跑还是单人赛艇项目,不变的是段静莉对夺冠的执着信念、竞争要强的意志,这些贯穿了她的整个运动生涯。她说起在双桨上磨出的水泡和茧子,说起全国锦标赛中7分26秒的辉煌成就,正是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铸就了她如今的高度。

褪去奥运季军的光环,段静莉像是一个亲切的邻家姐姐。她说 “我和西安这座城市特别有缘分,虽然我不是陕西出身的运动员,但是来自西安的后勤保障人员却并没有因此而亏待我,每晚的按摩医生总是把我安排在第一位,负责三餐的陕西厨师就像父亲一样劝我多吃点饭,他们给我亲人般的温暖,这成为了激励我前进的动力。”

黄文仪:战时如平时,以平常心对待成败

12岁那年,黄文仪做出了她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决定——“成为赛艇运动员,我肯定能走下去。” 这条路她走的义无反顾。无论低谷高峰,她都以平常心对待。少年时期省队大门“三进三出”,历经几次被淘汰,面对巨大的压力,她始终咬牙坚持,最终以省运会第三名进入省队。当她沉湎于历次比赛夺得的诸多荣誉时,教练及时发现了她的骄躁,一句“先做好人,再划好船”敲醒了她,使她学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她在访谈中说道,“ 十三年赛艇历程,我学到的最重要的赛艇精神就是团结。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枝独秀地完成,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和团队的帮助,都需要为自己的团队做出贡献。”市队3年,省队3年,国家队7年,黄文仪从当初那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出发,慢慢成熟,慢慢长大,怀着感恩与勇气,一步步走向更大的成功。

潘飞鸿:不忘初心,阳光总在风雨后

2002年,潘飞鸿进入浙江省队进行赛艇训练,起初母亲并不同意她选择这个项目,因为赛艇训练太苦太累,并且基本需要放弃学业。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她说:“您放心,我一定会有出息地回来。”

自2007年被选送到国家队,潘飞鸿训练刻苦,努力证明自己,成绩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她谈起自己的训练生活时说, “训练强度大要求高,有时候做到一半就吐了,吐完接着练。” 虽然她的腰部胃部曾一度出现严重不适,但是伤病并没有阻拦住潘飞鸿向前的脚步,她继续全身心地投入了训练。2016年8月12日,潘飞鸿在里约奥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获得铜牌,这枚奖牌是对她十几年无悔付出的最好回报。

从里约到交大,划着赛艇看世界

自2009年5月11日西安交大学生赛艇队成立以来,七年间已吸引800余名本硕博学生参与到赛艇运动中。近年,全国大学生赛艇锦标赛、中国杯多人赛艇公开赛、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灞河竞渡等赛事越来越多地向交大的赛艇爱好者展开怀抱。交大学子与清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名校同场竞技,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二十余项赛事荣誉。

奥运健儿们也向交大学子献上了自己的祝福,段静莉表示,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潮和低谷。只要不放弃就能爬的更高,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有梦想才会真的梦想成真。黄文仪则希望交大学子能严格要求自己,她说“ 我的座右铭是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无论是体育,还是学习,这一点能做到的话,我相信什么事都不会困难。”

西安交大与奥运缘起于1896年,第一届夏季奥运会于雅典举行,点燃了近现代奥运的第一把圣火,而交大也在1896年诞生于上海。历经了百年风雨,西安交大再次与奥运结缘,双甲交大,百廿奥运,体育精神,代代相传。

文字:通讯社 任昭颖 朱环
图片:x工作室 周璐鸣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