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研究院新型混凝土材料前沿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此次论坛由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研究院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材料研究团队负责人王剑云组织举办。中南大学教授元强、刘赞群,东南大学教授郭丽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胡捷,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刘清风,华南理工大学副研究员黄浩良,同济大学副教授吴凯,湖南大学胡翔副教授,同济大学助理教授姜伟,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长顾兆林、土木工程研究所教授孙清出席论坛。

顾兆林代表研究院对参与此次论坛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阐明了此次会议的背景——“科创月”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立背景,将以开放包容的建设理念随时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前来西安交通大学交流访问。孙清详细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土木工程系的发展历程,与各位兄弟院校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其依托交大学术研究特色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众多成果。

郭丽萍就“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关键性能与机理”展开报告,从工程背景、研究成果等多方面介绍了生态型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市场容量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刘赞群以《MgSO4对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性能及水化产物的影响》为题,介绍了在混凝土材料中加入锅炉燃煤废料MgSO4对于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多方面影响,其不仅绿色环保,同时性能也有所提升,研究前景广阔。同时,他也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和广大青年学者加以讨论和分析,阐明了其进一步研究工作。刘清风根据复杂环境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能劣化机理的研究,介绍了其构建的多离子在多相介质中的非线性传输模型,并以具体劣化案例深入浅出地探索了异种离子间电化学耦合传输、离子吸附与界面过渡区结合效应、开裂混凝土中多离子传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胡捷就钢筋混凝土阴极保护系统中高性能外部阳极砂浆的设计制备以及其在腐蚀电化学、钢筋混凝土腐蚀与防护和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和大家进行了分享。黄浩良就固化海水离子的加速型自修复剂的设计及其在硬化水泥浆体中的作用机理做出分析研究,提出一种“修复”和“捕捉”双保险的改良自修复剂,大大提高混凝土材料在海水中愈合速度和效率,并通过固化海水中盐离子,显著降低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提高了钢筋混凝土在海水中的耐久性。元强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自密实水泥基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诙谐幽默地阐述了我国高速铁路自密实水泥基材料学习-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围绕我国无砟轨道正在使用的三种水泥基材料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我国自主研发的CRTSⅢ型自密实水泥基材料在工程应用上的诸多优势和创新突破。
王剑云对各位青年学者表示感谢,就会议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总结了会议精神。他勉励在场的同学们向各位青年学者学习,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奋发进取、锐利创新,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片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