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一定要接好爱国、奋斗的“接力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爱国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我叫史维祥,今年90岁了,是党龄近70年的老党员,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老教授。去年11月底,我们一些西迁老同志在学习十九大报告时,有感而发,向习近平总书记去信,建议在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当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这封信发出以后很快就得到总书记的回复;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里,总书记又提到了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们,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前段时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省委又作出安排部署,这体现了党中央和省委对广大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62年前,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根据中央的西迁指令,把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到西安。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交大西迁,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响应,思想高度统一,迁校工作十分顺利。几千名师生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专用火车票,乘坐“交大支援大西北专列”由上海迁往西安,开启了扎根黄土地的生活,尽管条件艰苦,但在那个热气腾腾的年代,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是当时所有年轻人心目中的至高理想。
钟兆琳教授(右二)指导学生
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交大西迁是中国知识分子科技报国、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中国电机之父”、钱学森的老师钟兆琳先生迁校时已经50多岁了,周恩来总理考虑到钟先生年事已高,就不必去西安了,但他克服困难,毅然随校西迁。他经常说,不把西北开发建设起来,中国就没有真正的繁荣昌盛,支援西北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责任,一定要克服困难负起责任来。临终前他叮嘱孩子,要求去世后把骨灰安放在他献出一生的黄土地。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他们的精神始终激励和引领着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艰苦创业,为建设大西北发挥了义不容辞的先锋作用。
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心同向。62年来,交通大学这棵大树已在西北深深地扎下根来,在一代代交大人的奋斗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西安交大培养了26万名毕业生,其中40%留在西部地区奋斗,成长为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培养的34位两院院士中,有近一半留在西部工作。陶文铨院士师承陈大燮、杨世铭等西迁老教授,先后获8项国家三大奖。郭烈锦院士是西迁教授陈学俊院士的学生,目前已是我国能源动力多相流及氢能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这都是在西部大地上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来信的重要指示中说,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今年5月28日,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在会上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这些话都讲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们虽然老了,但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一定要接好爱国、奋斗的“接力棒”,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国际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爱国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原载于2018年9月28日当代陕西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