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来信,撰写短文缅怀他的老师——徐子蓉先生。为深入学习李岚清来信并传承老一辈西迁人的精神,4月17日,学校在西迁博物馆会议室召开李岚清来信学习座谈会,郑庆华副校长出席会议,西迁老教授代表、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学生代表以及各职能部门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周远主持。

座谈会首先学习了李岚清的来信。李岚清用朴素平实的文字回忆了一件件西迁教师徐子蓉的教学往事,彰显了徐老师优秀的教学态度和品格,也饱含了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缅怀之情,引发与会人员热议。
西迁老教授赵文涛受李岚清同志来信启发,回忆了当年学校组织代表团到北京上海去了解学习如何教学、如何提高政治思想的往事。谈到教书育人,赵教授提到,除了讲授专业知识之外,要像徐老师一样,把学生的方方面面抓好,提高综合能力,提高思想高度,提高政治觉悟。谈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赵教授以教学几十年来的生动事例,阐释了专业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教师代表许睦旬教授谈到,读完来信后内心深处受到很大触动,作为西迁二代,他为西迁人深厚的情感而感动,作为教学岗教授,他为徐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而感慨。许教授表示,如何教书育人,如何面对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设计出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教学模式,徐先生的事迹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用宽领域的知识精髓和精湛的工程技术,用倾注于学生的热情和忘我的投入,培养出一个个真真正正的领军人物和国家栋梁。
辅导员代表董研林副教授提到,徐子蓉老师的治学精神、灵活的教学方式,深深感染了自己。作为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更要以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引领为工作主责,在工作中采用更鲜活灵巧的工作方式,建立亦师亦友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自己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学好理论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校学生会主席代成军深切领悟到了饮水思源、立德树人的精神,爱国奋斗、奉献家国的情怀,以及传承西迁,吾辈为先的重任。徐先生优秀的教学品质,李岚清副总理不忘恩师、爱国奉献的精神都感染自己要时刻锤炼理想信念,将西迁精神发扬光大。
研究生代表黄楚珉谈到,大学时代老师的教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时隔近70年,李岚清副总理对于恩师的教导仍然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其眷眷深情令人感沛。同时,交大西迁老教授这一群体的人格魅力与风骨气质,是影响深远而持续的。今天的青年应该去了解更多生动的历史细节,更加深刻地体悟和传承这样一种家国情怀和崇高精神。
本科生代表李希晨表示,徐老师讲授机械学原理课程的每个细节,都让学生为之动容,是名副其实的人生导师。正是如徐子蓉老师一样的西迁老教授的以身垂范、言传身教,才使得西迁精神得以一代代传承下去。在西迁精神的感召下,他也将作为支教团成员去祖国的西部从事为期一年的基层教育服务,将西迁精神的火炬燃烧得更旺。
随后,各职能部门代表也围绕信中所提到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活学活用的教学模式、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郑庆华副校长结合来信内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西迁精神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他谈到:一是要有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思想,党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二是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基本要求,注重思想方法和教学方式的知行合一,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三是以“四个一百”育人行动为平台和载体,培养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同时,郑庆华副校长也对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第一,要深刻挖掘李岚清副总理来信的指导价值,并及时予以反馈回复;第二,要把典型事例作为精神食粮,更好地传达给年轻一代人,激励他们爱国奋斗;第三,做好“双一流”和创新港建设,用实际行动和业绩来感恩回馈西迁前辈;第四,将此事迹作为生动案例在新生养成教育、思政课程、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广为传颂,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第五,西迁博物馆要挖掘更多交大历史背后的故事,以生动真实的交大发展历程感召学生。

最后,郑庆华副校长鼓励与会人员在今后工作中把来信背后的思想、精神跟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和创新港的投入使用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