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8日,西安交通大学为国际学生开设的“辅导员和你聊中国”系列课程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结课。来自英国、韩国、巴基斯坦、俄罗斯、摩洛哥、莱索托、卢旺达、坦桑尼亚、巴勒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的73名同学参加了课程。
“辅导员和你聊中国”系列课程是西安交通大学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学生国情教育整体工作方案的重要组部分。课程以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为主题,由国际学生辅导员们担任主讲人。课程将纳入国际学生“课外8学分”。
作为初创品牌活动,为组织好此次课程,真正将党史学习与国际学生兴趣点充分结合,吸引同学们自愿报名参加,国际教育学院提前发布了“辅导员和你聊中国”讲座题目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同学们对预设题目感兴趣的情况并收集同学们的意见,作为下学期设定课程主题的重要参考。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助理、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办公室主任兰雪萍担任第一位讲座人,她以“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为题,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介绍了改革开放政策40年的历史,与同学们展开深入讨论,分析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勉励同学们将在中国的所看所学与自己本国的文化结合起来,从中国之治中汲取中国智慧,成长成为“一心为民”的国家栋梁。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李瑞担任第二讲“西安的历史朝代与陵墓”的讲座人,她介绍了中国的各个朝代,介绍了十三朝古都西安现有帝王陵墓的情况,通过介绍西安的陵墓古迹,重点讲述了秦、汉和唐代著名帝王的故事。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李海燕担任第三讲“中国人的爱情观”的讲座人,她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民间传说里的四大爱情故事、现代年轻人的择偶观念,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持有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有利于事业发展和人生成长。
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席斌担任第四讲“弟子规”的讲座人,他从弟子规的产生意义及年代讲起,详细讲解了弟子规的全文及释义,随后与各位同学讨论了各自国家的启蒙教育。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张向国和张勇担任第五讲“西安事变”的讲座人,张向国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重要篇章之一,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抗日国共合作的重要转折,并带领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赵婷担任第六讲“陕北风土人情”的讲座人,介绍了陕北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当地人居住的窑洞,当地农作物及制作的特色食物,秧歌、安塞腰鼓,陕北剪纸和信天游等民俗文化,讲述了革命老区的延安精神和榆林人的治沙精神。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司晶、刘闪闪担任第七讲“陕西方言”的讲座人,她们先介绍了陕西方言的几大分类,然后重点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西安话,帮助学生学习常用的生活用语,进而帮助他们了解西安当地文化。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范宇晨和陈雪担任第八讲“中国茶文化”的讲座人,她们介绍了中国茶的形成、发展、分类、功效、茶礼以及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通过茶艺的展示,让学生们品尝了红茶、绿茶及花茶的不同口感,体验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通过传统茶礼的学习,学生们从简单的茶文化中感悟到中国人待人接物的温良恭谦。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靳霏霏担任第九讲“中国古代银行业和快递行业”的讲座人,她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建筑特点、景点介绍。重点讲述了“票号”和“镖局”。介绍了银行的前身,中国的第一票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古代早期保险和快递业的领头羊——华北第一镖局。讲述了我国现代银行业的主要工作,分享了我国发行的两枚纪念币---和字币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同学们互相讨论了中国银行和他们国家的银行区别等。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点选修了不同的课程。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陆布说:“我每天都参加由我们的老师们讲授的不同主题的课程。这些讲座内容丰富,简洁明了。每一位老师都让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在这些课程中,我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意识形态、新的改革和进步。我还了解了西安的历史,当地的风俗文化,包括饮食和茶文化,陕西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不同方言。我真的很喜欢每一个环节,积极参与所有活动。能成为这门课程的参与者,我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如此精彩的课程,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这样的课程。”
未来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开设系列课程,持续为国际学生们讲述中国故事,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正确认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