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经。为了解钱学森书院学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书院全部学生尤其是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钱学森书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内容包括心理类专题讲座,心理主题班会,与重点关注学生、有自杀自残倾向生以及入学适应困难生进行一对一的知心谈话。
在举办的2场心理类讲座中,第一场邀请了心理健康中心的康楠作主题为“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的讲座。距离新生开学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同学们初步适应了大学生活,但在适应的过程中心理上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疑惑。对此,康楠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新生入学后心理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方法,同学们一边听讲解一边根据个人情况排查,收获了许多。随后,康楠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希望有心理疏导、宣泄心情、放松压力的同学,能够通过合理利用心理健康中心的师资、朋辈团以及其他资源,及时解决心理情绪上的问题。第二场的主讲人为辅导员刘梦婷,主题为“个人主观能动性与新生入学适应”。刘梦婷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从教育学的视角为学生们分析入学适应状况,如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们应该要通过参与活动(mediation)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每位学生的图式是在不断变化的,而目前知识是陌生的不熟悉的,因此需要学生通过顺应的方式改变原有的图式,发生质的飞跃。


钱学森书院心理主题班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心理班会开展场次多达30场。各位心理委员围绕“学会沟通”“恋爱交友”“心理适应”等主题,设计多样化的心理主题活动,以趣味性的心理类活动,深刻的理论讲解,情境化的心理问题解决案例,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的理解,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度的认同,为同学们提供解决不同层次心理问题的途径方法。钱学森书院心理委员也积极准备参加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心理主题班会大赛,为此,参赛心理委员认真查阅心理类书籍文献,寻求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并耐心与同学们沟通,目前已经有多个参赛班级报名,剪辑出了精彩的心理主题班会视频。这次比赛也是他们加深理论素养,提高专业知能的途径,也是他们关心了解班级同学健康状况的契机。


钱学森书院正在积极开展与特殊学生的知心谈话工作,谈话次数多达100余次,谈话人数多达200余名。经谈话了解,部分新生存在入学适应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对高考成绩保有缺憾、对高考学校缺乏认同、科研学习动力不足、恋爱交友障碍等多个方面。通过谈话,这些学生向辅导员老师倾诉这些问题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关键事件与关键人物。辅导员老师在耐心倾听后,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用身边学长学姐的例子以及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处理这些困境。在知心谈话后,学生们普遍反馈他们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老师们也将进一步跟踪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现提前预防、及时干预、有效解决。

此次心理健康月活动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摸排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并制定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今后钱学森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实现常态化、多样化、持续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迎接学业科研挑战,应对生活压力,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