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学习青春 奋斗致远】>正文
【学习青春 奋斗致远】

从盛世长安到金城皋兰: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传承

【学习青春 奋斗致远】西安交大学生艺术团“艺暖长安”甘肃行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8-14 16:47 浏览量: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孕育于西北的秦腔艺术,以其悲怆激昂、粗犷豪放唱出了秦人的魂,更唱出了大西北黄土地的千年古韵。

7月23日至8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艺术团“艺暖长安”甘肃行暑期社会实践成员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采风活动,以“丝绸之路传古韵,羲轩桑梓响秦腔”为宣传口号,通过下乡演出、走访调研、实地参观,深入探寻秦腔戏曲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现状,响应“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的时代号召。

平凉·敬远

7月30日上午,成员们早起前往崆峒笑谈文化传承中心,详细了解崆峒笑谈的历史文化沿革、发展现状和国家保护措施等。尽管展厅条件比较简单,但大家都能通过具体展品感到崆峒笑谈在当地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下午,成员们抵达了崆峒古镇,紧锣密鼓地开始节目的筹备和彩排。晚上七点整,一段全员舞拉开了演出序幕。紧接着,合唱团的张歆婕和Feeling音乐社的郝鹏飞演唱的一曲《你还是要幸福》,凭借温暖细腻的情感打动了在场的观众,也展现了两位同学深厚的舞台功力。邓清源、王柯璇带来的魔术《层出不穷》以新奇有趣的方式串联多个魔术表演,深深吸引了在场观众的目光。随着魔术师“预言”一步步揭开,节目在众人的惊叹和掌声中结束。

博雅曲艺社刘驰、话剧团牛鹏程、主持团刘逸宇、王俊逸四位跨界带来一段趣味横生的相声《红花绿叶》,引得观众大笑不止,在嬉笑怒骂中讲述相声逗哏捧哏的故事。由舞团的皮镝颖、谢云柯带来的舞蹈《紫光夜》,紧随时代潮流,变换多种舞蹈风格,巧妙地将多段舞蹈编合在一起,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欢呼和掌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由话剧团7位同学们带来的《平凉轶事》聚焦保护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不同地区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节目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也令许多观众在对剧情产生共鸣的同时捧腹大笑。

小提琴手马星辰和键盘手邹守瑞合奏的《梦醒时分》,用梦幻美好的古典乐唤起观众的内心温柔,然后在掌声中停下了最后一个音符。接下来是由戏曲社杨志雄、朱以涵、覃揽同学带来的戏曲串烧:秦腔《三滴血》选段、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和经典唱段《梨花颂》。他们用古朴的声腔讲述着历史的故事,让听者走进那个时代、那段故事,引得台下不少老人们热泪盈眶跟着哼唱。面对这种场景,台上的成员也深思此次实践的意义,坚定传承和发展秦腔的信心。

伴随着杨志凡、张锦天、白博文《春风十里》的声色温柔响起;李卓妤、刘逸宇、王俊逸、牛奕彤四位同学带领全员参与的朗诵《风雨中的井塘》在慷慨激昂中将演出推进尾声。

最后,全体成员合唱《我爱你中国》,整场汇演就此落下帷幕。随后,成员们拿着队旗合影留念。

8月1日上午,成员们参观了位于平凉十中的平凉戏曲研究中心,听取国家一级演员同时也是平凉非遗传承人蒲虎勤老师讲解平凉当地戏曲和木偶戏、皮影戏的代表人物、服饰、道具等。他说:这一间间展室中不仅是秦腔文化作为西北地域文化基因的传承,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的见证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在西北集报会员张海山先生的藏报阁,老先生向成员们展示了他的报纸收藏,张老先生从退休以后就开始从事集报工作,致力于发展西北集报事业,补充西北地区没有集报收藏馆和缺少集报人才的苦难处境,为西北集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以老先生姓名命名的“海山藏报馆”,是平凉唯一一家藏报馆,也是西北屈指可数的优秀藏报馆,其中主藏各报号外、专版、特版、大事报、艺术报等,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珍品。报馆的每一个斑驳文字都是岁月的印痕,诉说着那些尘封的记忆。海山先生也在用自身坚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唯有艺痴,才能艺成。

晚上,成员们抵达当地的东湖公园与东湖夕阳歌唱艺术团一起进行了文艺惠民表演。

夕阳歌唱艺术团团长说:“在时代的快速变化下,传统文化如果只有保护却没有创新与提升的话,那么这个保护就是不完善的。如果不与时俱进,适应变化而变化,就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失职和不负责任,就会把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到历史的角落,成为一种逝去的记忆。”他表示,虽然他们上了年纪,但是他们依旧不会减损对于艺术的热爱,希望将这份热情传递出去,带给更多人。

兰州·追光

8月2日下午,成员们抵达兰州,在稍作歇息后,于3日上午,步行前往白塔山文化园区,参观秦腔博物馆和周边场馆。秦腔艺术海洋带给了成员们别样的感动,秦腔不只是高堂上的曲牌身段,更是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文化血脉。

晚上,成员们一起在兰州体育公园观看了秦腔《大登殿》,该剧讲述了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以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了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幻想。秦腔的细腻表达,打破了成员们的传统刻板印象。演员们举手抬足间都是饱满的情绪表达,成员们也看得入迷,感受到了秦腔独具特色的魅力和其强大的时代生命力。

4日上午,成员们参观了创意文化园内的甘肃秦腔艺术剧院。舞台上排练着的《清风亭》,排练厅里进行着的《白蛇传》,一个是豫剧经典剧目的改编,一个是秦腔传统剧目的创新。虽然是两种形式,但承载着演员的同一心境,都是为秦腔艺人为了进一步发扬秦腔艺术的积极做法。

世人往往羡慕台上的光鲜亮丽,却少有人为演员台下汗流浃背而感动。看到演员们辛苦的排练,成员们感到十分敬佩,也更加坚定了日后苦练本领的决心。

下午,成员们来到兰州戏曲剧院,观看《穆桂英大破洪州》的文戏和武戏场面,两厢对比,酣畅淋漓。以喜剧为主的历史题材戏曲,文戏中寇准设计让穆桂英挂帅的几个场面很是有趣。无论是藩王的气度雍容,寇准的市侩圆滑,穆桂英的心直口快,佘太君的老练世故,还是杨宗保的憨厚耿直,都在这里有精彩的呈现。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成员们大饱眼福,直呼过瘾。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看完全本戏,院长就选取了最为热闹的武戏片段给成员们观看。演员们在舞台上武枪弄刀、摔爬滚打,既让成员们得以一览戏曲舞台上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又让成员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戏剧演员们背后的付出与私下的努力。一场武戏下来,旋子、蛮子、飞脚、前桥后桥、前空翻后空翻、僵尸跌等各种特技绝活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演员们累得气喘吁吁,成员们也屏住呼吸生怕打扰到演出进行。成员们对于武打场面既充满好奇,跃跃欲试,又感到佩服,对于这种高强度的表演投以敬意。

秦腔是西北人的心跳,是西北历史的生命印记,它扎根于这古老的黄土地,也深深刻在人们的骨子里。西安交通大学“艺暖长安”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此行不仅深度了解了秦腔,更是在交流与调研中深深体会到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陕甘秦腔的严峻现状。传统文化的探索与传承任重而道远,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艺术团将继续为之不懈努力。

文字:学生艺术团 朱怿 李卓妤
图片:学生艺术团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