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为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西安交通大学仲英书院“延安记忆”实践团队于7月28上午前往延安开展寻访活动。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团队相继来到中共中央西北局、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杨家岭革命旧址等红色圣地,参观中央革命文物、发掘图片记录背后故事,真切感受1935年到1948年间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安艰苦奋斗的历史。通过采访革命圣地老党员、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和延安大学学生,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延安精神和红色历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探究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延安精神与文化继续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忆艰苦奋斗之岁月
28日中午,团队成员怀着对先烈的崇敬之心前往中央西北局。西北局作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直接和实际的领导者,有着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与大家想象中的政治中心颇为不同,西北局旧址里仅有二十几孔窑洞和几间瓦房,旧居内部也仅仅陈列着必要的生活用品。先辈们正是在这种艰苦朴素的条件下从事革命工作,实现民族解放的大业。旧址旁建有纪念馆,陈列着革命时期遗留下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辉煌岁月。在馆内,成员们还集体观看了《烽火陕甘》纪录片,感受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为了同一革命理想,来到延安,谱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的历史。

实践队还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内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等形式多样的史料记录了延安从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到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的革命历史,镌刻着老一辈革命家们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的辉煌业绩,并循序渐进地向参观者们呈现出中华民族砥砺奋进之魂——延安精神。

团队还参观走访了如杨家岭、凤凰山、枣园等革命旧址。中国的革命始于这里,勤劳勇敢的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哺乳了它。
访淌入骨髓之精神
实践团队在参观革命旧址之外,也与延安革命纪念馆文物图片参观讲解员进行了面对面采访,进一步了解延安精神的历史传承。纪念馆的讲解员表示,纪念馆所陈列的3万余件(幅)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详细记录了中共中央1935到1948年间在陕北的工作事件,能使参观者充分感受到那段艰苦奋斗的日子里所承载的延安精神的重量。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实践团队采访到一名亲身经历革命时期的炮兵营老党员。老先生坦言,“我的爷爷是原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刘志丹的兄弟,当时的陕北原本并不起眼。爷爷他们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谁也没想到这毫不起眼的土地竟成了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后的落脚点。”点点星火亦可照耀中国大地,老先生以自身经历向实践队员讲述了陕北红军与中共中央红军汇合过程的曲折事迹。

在红色记忆的洗礼下,队员们丝毫没有体会到时间的流逝,转眼间已是太阳西落,暑气退去。队员们与老先生依依不舍地道别,而老先生也在队员们临走之际嘱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观燎原星火之光芒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传承并发扬延安精神的要求,团队以问卷调查和问答的形式调研了当地居民和少数外来游客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领悟。为了尽可能保证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经过前期的细致准备,实践队选择凤凰山广场、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等多个调研场所,选取外来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在校学生等多个样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

经过为期两天的调研和总结,大家深入地了解到延安精神继承的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新时代面临新问题,新时代承载新担当,传承延安精神任重而道远,昔日燎原的业火虽已不再,交大青年仍可选择成为点点星火,照亮旁人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