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大船出港 科创扬帆】>正文
【大船出港 科创扬帆】

【大船出港 科创扬帆】

高校+企业: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端论坛举行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9-16 17:15 浏览量:

9月13日,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举办的“科创月”社会学系列活动——高校+企业: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端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幕。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代表,西安交大社会学系全体教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代表,以及本、硕、博学生共计人132人参加本次论坛。本次论坛为期1天,嘉宾演讲分为三个单元进行,主持人分别为人文学院教授杨建科、教授卢春天、副教授郭小弦。

人文学院副院长张顺致开幕辞,介绍与会嘉宾、领导,阐述西迁精神与“创新港”建设的内在关联。他认为,创新港是交大人在新时期践行西迁精神并探索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的伟大实践。他期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大数据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推动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玉成,作“计算社会学视域下的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主题报告。他讲道:全球经济从农业经济发展到工业经济再到数字经济,每一次全球经济发展范式的改变都带来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人机合作共存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度的的数字化社会。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驱动的人工社会研究、数字化社会拓扑结构与社会发展趋势等是目前大多数学者使用大数据对社会治理领域的研究方向。梁玉成比较了大数据对国家治理的两种模式,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大数据对国家治理的 “中心主义”和“去中心或多中心”两种模式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治理方式。

58同城高级总监、58同城灵活用工与零工创新业务负责人刘侃,作“灵活用工与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平台化探”主题报告。他讲道:随着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企业在降本提效、员工安置层面的需求变得无比重要。“员工共享”“自由就业”为主题词的灵活用工模式以“灵丹妙药”的形象一时间站到风口。同时,随着国家对灵活就业领域的重点关注,新时代下员工和企业的关系设计的“灵活”性,不可避免成为了人力资源领域的核心关键词。零工经济(Gig economy),本身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零工平台本质上是如何在不稳定的供给和需求方基础上,利用网络工具和服务,设计构建一种相对稳定、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在自由、安全、服务方需求和政策保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一系列衍生新的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去共同探索。刘侃指出,零工经济是社会化用工市场变革的产物,在用工市场不断变革的情况下,企业端趋向于灵活用工以得到企业治理的提升,而用户希望灵活就业以达到个人可支配时间与技能的优化配置;在市场需求的催化下,互联网平台为需求端和供给端提供即时信息服务和模式构建,互联网平台既可以有效收集到求职者的需求,又能为企业提供结果导向和压缩管理成本。然而平台经济也存在市场陷阱,只有通过对平台的过程管控和工具化监控,才能带来平台经济的价值提升。

快手研究院研究员梁晓妍作“跨越注意力的鸿沟:人工智能开启视频时代”主题报告。她对目前互联网市场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乏力、短视频行业整体持续的增长,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电商、医疗、等行业均利用短视频直播开启了商业新业态的现象,进行快手平台的举例和分析。她指出,短视频是新时代的文本,并正在重构各个行业。在此过程中,“注意力”是互联网的核心资源,不被看见的绝大多数人,如何跨越注意力的鸿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记录与分享平台。通过算法和模型匹配,“人工智能+大数据”使海量用户的注意力资源得到有效分配,而平等互惠的平台分享理念,能够跨越注意力的鸿沟,让更多普通人被看见。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云松,作“大数据的社会治理价值”主题报告。他表示,大数据的出现,为社会治理和相关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时空跨度数据和实时资料。陈云松围绕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与思考,聚集大数据对于社会治理具有哪些价值、大数据能够为社会治理和研究提供哪些维度的信息等内容进行剖析和展示,以生动形象的具体研究案例为听众展示“大数据”与“社会学研究”的结合,引发了师生的极大兴趣。他指出,大数据社会治理价值具有双重面向:微观社会干预---大数据为社会治理提供感知和预测手段;宏观社会通鉴---大数据为社会治理提供知识基础和思想塑形。他具体指出了社会治理七个价值:大数据展示社会治理全景、大数据透视社会心态、大数据揭秘社会趋势、大数据澄清社会事实、大数据重现时空脉络、大数据实现咨询远读、大数据评估社会治理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吕鹏,作“科技‘抗疫’中的平台治理:企业自主性与社会学干预”主题报告。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抗击公共卫生事件的国家。吕鹏着眼于疫情前“数字平台治理场域”的分析以及疫情之后社会治理的常态,探讨了数字平台企业在疫情期间与国家、市场、社会的四角关系。他介绍了分析数字平台企业参与治理的框架性概念——平台治理场域,它是指国家、数字平台企业、其他企业、社会(包括平台企业的客户、消费者、社会机构等)四角关系共同形塑的空间;数字平台企业既是治理者,又是被治理对象,是“国家—市场—社会”的中介。之后通过“腾讯为村”“技术扩散的竞赛”等案例,从自我治理、外部治理、协同治理三个“亚场域”出发,提出我国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国家和数字平台企业非对称共栖的治理生态;疫情则进一步强化了平台企业参与治理的合法性。最后他强调,计算社会学的使命不仅包括预测,更需要带入社会学干预的行动方案。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贺力,作“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犯罪时空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主题演讲。他从计算社会科学与GIS空间计量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理论背景入手,提出城市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刻画城市犯罪时空分异的两大重要维度,是决定罪犯、目标、监视时空趋同频率的关键因素,掌握两者对犯罪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是犯罪地理学、犯罪社会学的核心内容。他通过对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暴力犯罪和城市盗窃犯罪的时空建模案例介绍,指出以暴力犯罪和盗窃犯罪警情数据为基础,借助手机信令大数据和街景图像数据,可实现对城市风险人口的准确刻画以及对微观尺度建成环境的精细量化。进而,通过剖析犯罪时空格局的驱动因素,可揭示建成和社会环境对暴力和盗窃犯罪的促进和抑制机理,丰富犯罪地理学、犯罪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城市犯罪的事前防控提供切实支撑。

文字:人文学院 郭娟娟 王璐君
图片:郭小龙 人文学院 丁瑾瑜 路杨阳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