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西迁新传人>正文
西迁新传人

【西迁新传人】吕毅团队“外科梦工场”逐梦记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8-10-30 08:12 浏览量:

 

“全方位立体化地提高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以最小的创伤和代价换取最大的治疗效益,减轻病人痛苦,为人类健康作出能留下外科历史印记的贡献。”怀揣着这个梦想,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专家吕毅教授组建了由年轻人担任骨干成员的“技术攻关突击队”,攻克了肝脏移植若干技术难题。创业过程中,他们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研发了不少灵巧手术器械,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率,提升了手术安全质量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吕毅团队率先在国内创建医工交叉融合的现代外科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建立了“外科梦工场”。

2010年诞生的外科梦工场,将“理工医、产学研用”发展体系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团队秉持着“医工结合”的学科发展理念,向着梦想的目标一路披荆斩棘、奋力拼搏,最终走出了一条“临床问题—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的外科创新之路,现已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收获了累累硕果,切实促进了外科临床医学的改善。

这个外科技术领域的梦之队深深明白,“临床外科难题就是团队集结号”,他们谨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自信“成功的女神就在暮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

一个信念:致力于外科技术的革新和创新

从事外科事业多年,吕毅深切地知道,外科技术的关键就是切除与重建,安全切除的核心又是出血和损伤控制。手术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微创化完成手术很大程度上依赖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支撑。我国大多新型外科手术器具依靠进口,成了外科技术创新的关键瓶颈。西安交大理工科实力雄厚,科研硕果累累。如何将理工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促进外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事儿光想可不行,得踏踏实实地做,要验证我们外科技术创新的想法能否实现,就必须有实验研究的平台。”吕毅说。

方向明了,吕毅立即着手,筹经费,找场地。2010年6月,外科梦工场“横空出世”。这个位于西安交大医学部西南角看似普通的三间房,里面设有大动物手术间、动物饲养护理间、消毒物品储藏间、生化检查室、手术创新工作室,各种实验动物应有尽有,C型臂、腹腔镜等医学设备一应俱全,能一站式完成设计之初到实验验证的各个环节。

当然,外科梦工场让人赞叹的,更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建设。

虽然确定了医工结合的大方向,但如何谋篇布局?具体选择哪些点切入?这些问题吕毅一直在思考。无论在做外科手术的过程中还是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吕毅发现,超声定位导航、光学分子程序、电能量组织固化、磁性智能吻合器械、功能生物材料的应用都是国际外科前沿焦点,深层开发利用备受关注。“西安交大理工科这么强,现在临床需求又这么紧迫,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医工结合方向上有自己的技术突破,研发出我们原创的医疗设备、器材和药品?”

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吕毅带领团队一个个方向梳理,一点点探索,梦想的轮廓越来越具体,最终确定了声、光、电、磁、新材料五个领域,打出了医工结合的“组合拳”。围绕这五个领域,团队与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展开联合攻关,不断革新和创新,研发出多种医疗技术、设备。

“磁压榨”技术世界首创,实现了无缝线化的缝合,动物肝移植手术应用该技术后可让手术过程缩短至3-5分钟。其关键技术已在一附院临床分解应用于血管重建、肝移植手术后胆管狭窄再通、小儿外科、胆胰肿瘤切除等领域;创造了4项国际首例开创性手术,5种国内首例改良式手术,基础和转化性研究成果在未来还将创造诸多世界第一。自主研发的“真肝模拟人腹腔镜”手术训练系统,可让低年资外科医师快速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关键技术;发明的“磁悬吊牵拉”系统,不但节省术中人力、提高操作区域的牵拉暴露效果,同时实现了磁技术在乳腺外科领域的首次应用。

还有磁外科系列装置、免辐射远程胆道造影机、荧光手术导航系统、半导体激光切肝刀……一系列创新临床技术不断涌现,梦想在坚定信念的支持下,正在一步步实现。

一支队伍:谋定长远打造高水平联合舰队

走进外科梦工场,吸引眼球的除了一排排高精尖的实验设备,充满奇思妙想的发明仪器,耀眼的还有红彤彤的奖杯和证书,累计20余项奖励,其中囊括了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技术一等奖、3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成果奖……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

“医学专业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创新和进步的专业,绝不能单打独斗,必须相互配合。”这是吕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也决定了,要想在梦想的领域取得突破,就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吕毅从顶层设计,谋定长远,围绕声、光、电、磁、新材料五个领域引进人才、培养人才。

哪里薄弱,就向哪里攻关,团队成员被送到各领域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前沿理论和技术;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只要有机会,一定争取让成员参加国际会议,开拓视野;邀请“大牛”来校做讲座,汲取营养……一路走来,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外科梦工场现有固定工作人员18人,其中8人拥有博士学位,是一支拥有激光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纳米材料、蛋白质组学等研究背景的各领域人才的“联合舰队”。

创新还需要赓续不断的传承,学生也是团队的重要力量。外科梦工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25人。“他们也是我们团队的主力。” 青年拔尖人才、外科梦工场吴荣谦教授说。团队大力培养有志趣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外科创新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共同实践,建立“动物慰灵碑”教育学生要敬畏生命、人文执业,连续举办的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外科创新与实践”在全国影响很大……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入场”学生深受启迪、快速成长。

外科梦工场建立至今,已发表SCI论文1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36项,一些项目已经实现了转化。2018年6月,由西安交大医学部主办、交大一附院承办首届国际磁外科大会成功举行,标志着学校磁外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其实早在2002年,我们就在医工结合的方向上打拼了。虽然外科梦工场是2010年‘举起大旗’的,但说起来,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走了整整16年。”吕毅告诉记者。

如今,一大批年轻骨干已经成长起来,更不乏某一领域的领军人才,这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临床外科医生为主导的创新团队,在国内可谓独树一帜。大家围绕一个核心目标,有分工,有协作,奋力前行。

一个秘诀:在逐梦路上无怨无悔艰苦创业

要想抵达梦想的彼岸,不付出辛苦是不行的。“不辞辛苦,艰苦创业”,在吕毅看来,这就是团队取得累累硕果的秘诀。这股精神力量,蕴含着抗战迁陕医学人的医者情怀,“一想起殷培璞教授把一生都奉献给大骨节病地区的地方病防治工作,我就热血澎湃”是吕毅时常念叨的话语;这股精神力量,也渗透着交大西迁人的奋斗担当,“一看到西迁老教授梧桐树下共话青春岁月峥嵘辉煌,总是禁不住热泪盈眶”更是吕毅发自内心的感慨。这股精神力量,点点滴滴影响着团队的每一个人。

为了建立起梦想的舞台,在没有场地、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吕毅那双平时拿着手术刀的手,也可以提起锤子砸墙。师生齐动员,改造手术室、办公室、实验室,寻找“慰灵碑”、设立“说梦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把梦工场建立起来。

为了掌握最先进前沿的医疗技术,完成从模仿、并跑到领跑的超越,团队制定了文献报告制度,定期交流分析最前沿的外科理论创新成果,一旦“侦查”出来,“嗅到”苗头,就会详细梳理,深入研究分析,树立目标,攻关突破。“不达目标决不罢休。”这个文献报告会是团队雷打不动的例会,每周二晚上七点到九点,从团队组建初始直到现在,整整坚持了16年。

为了验证新材料临床是否有效,外科梦工场的严小鹏敢自己吞下8个磁体,透视观察,直至73个小时后磁体排出体外。虽然也有点担心自己的身体,但一旦成功,就能应用于临床,有望减轻病人的痛苦的“诱惑”实在太巨大了,让严小鹏无法抵挡。半夜两三点坐在一起探讨医学梦想、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想法设法投入精力搞研究……这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信念的支撑,都是对梦想的坚持,都生动展现了医学人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

“医学是学校认定的亟待发展和建设的战略必争学科。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学校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大背景下,要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医学,必须进行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实际问题,谋求发展和突破。”从临床实践中产生梦想、在科学实验中检验梦想、在临床工作中实现梦想,吕毅教授和他的团队砥砺前行,他们知道,创新的道路上,没有终点。

文字:胡晓楠
视频:禾木 崔可嘉
编辑:程洪莉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