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大考察时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是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是格局与担当、实干与速度、带动与传承的求实精神,是在党的关怀和哺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的爱国精神。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党委的领导下,一批又一批交大口腔人薪火相传,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西迁精神新传人”的风采。
发挥自身优势 践行援藏精神
2020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主任牛林响应组织号召,作为陕西省第六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员到达西藏阿里,开始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初上高原,兴奋、好奇、忐忑等情绪交织,头痛、胸闷、气短等反应也随之而来。一切虽在他意料之中,但体验却在他想象之外。
为了尽快熟悉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具体情况和援藏工作难点重点,牛林顾不上缺氧给身体带来的不适,第一时间与第五批医疗队队员完成工作交接。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口腔科通过医院前几批援藏队员的努力奉献,在牙体治疗、牙周治疗及门诊拔牙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诊疗能力能够覆盖患者口内治疗和牙槽外科的治疗需求,然而对于口腔修复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复杂义齿及全口义齿的制作还处于起步状态。
为了尽快弥补口腔科医护人员专业技术上的“漏洞”,牛林作为导师与科室三位医生签订了传帮带协议,在临床工作的同时开展教学工作,每周三下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讲座。但是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修复的临床实践,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他决定采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的方式,利用仿头模和人工牙模拟患者进行固定修复的各种临床操作训练。
找到解决方法后,牛林便自费购置了两套“口腔教学用牙体预备模型”及120颗可以更换的人工牙,用大矿泉水桶自制了仿头模系统并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指导学员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下班时间、周末时间分别进行全冠、嵌体,贴面及固定桥的牙体预备训练,经过一年的理论讲座和临床操作示教,学员们的临床水平不断提升。牛林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完成了“我来做,你来看”到“你来做,我来看”的转变,为阿里地区打造一支了带不走的口腔医疗队。
此外,牛林在援藏期间还将口腔修复的新技术、新疗法移植到当地口腔科。目前,已指导科室申请了《全瓷嵌体在牙体缺损微创修复中的应用》项目。完成了科室的改造升级,椅旁CAD/CAM系统的引进,使口腔科诊疗加工达到业内先进,并利用科室CAD/CAM即刻修复系统完成阿里地区首例椅旁即刻修复,大大缩短了患者修复的时间,科室软硬件整体水平已达到“三甲”水平。
为阿里百姓办实事 为地区人民做贡献
“大夫,我想问一下我爸爸的缺牙能不能镶?” 听说口腔科来了援藏专家,加央贡桑老人在女儿陪伴下,专门从300多公里外的普兰县来到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
通过口腔检查牛林发现,老人口内大多数牙齿脱落,仅余一颗牙。因当地口腔医疗条件的局限以及繁忙的村务工作,12年来老人一直没能给自己镶上一副称心的假牙。“我们可以为老人镶一副好用的假牙,彻底解决没法吃饭的问题”,听到牛林肯定的答复后,父女俩开心地笑了。由于缺失牙多,治疗过程比较复杂,每一步牛林都亲自完成并给科室医生详细讲解,常规要进行五次治疗,为了让老人早日戴牙,他加班加点在两天内完成了前三次治疗,将疗程足足缩短了一个月。当最后一次戴好牙后,老人拿着镜子激动地说:“我不仅看着年轻了十几岁,最重要的是终于能好好吃东西了”。
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及多次义诊中,牛林发现在口腔健康咨询者中几乎有一半的中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齿缺失,而且从牙齿的磨耗程度能看出是长期缺牙,在义诊时他也曾告诉他们到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来镶牙,并进行了信息登记,可是只有很少的几位咨询者来看牙。
在了解到大部分缺牙患者由于口腔健康意识薄弱和经济困难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和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牛林正式启动“天上阿里 百人口福”公益活动,为一百位缺牙的藏族同胞免费镶牙。得知消息后,当地群众积极参加,活动场面异常热烈,当天就报名超过了一百人,更有部分患者是从几百公里外专程赶来镶牙。为了给藏族同胞早点镶好牙,牛林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在缺氧的阿里完成这种负荷强度对身体和毅力的考验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所有疲惫和辛苦随着藏族同胞的感谢及洁白的哈达烟消云散,“口福”行动不仅使上百位患者直接受益,更提高了当地人民的口腔卫生健康认知水平,让当地的藏族同胞知道不仅是牙痛需要治疗,还有一种镶牙的治疗能解决无法吃饭的问题。看着“天上阿里 百人口福”公益活动中完成缺牙修复的一位位藏族同胞绽放的笑容,看着口腔科一位位医生不断提升的临床技术,牛林说,再辛苦也值了!
医教研多点突破 医者仁心受认可
自2007年工作以来,牛林扎根临床,不断开拓新技术新疗法在临床的应用。全口义齿是口腔修复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修复方式,同时也是临床的一个难点。当前全口义齿修复的新技术吸附性义齿在临床修复中可以取得好的效果,牛林通过查阅资料、和病例交流逐步掌握该新技术,并带领年轻医生开展了该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严谨的临床操作及制作中心的精密制作,口腔医院第一副“能啃苹果的全口假牙”制作完成,该病例的完成不仅填补了医院在该技术的应用空白,同时广泛推广了科室的临床新技术并为广大全口义齿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此外,他还不断探索学科前沿新技术新方法,紧跟数字化修复的潮流,应用电子面弓、口内数字化扫描等数字化技术,开展精准修复及精准咬合重建等前沿修复项目,受到了同事和患者的广泛赞誉。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牛林在理论教学及临床教学中有着丰富的经验。成为医院修复专业带教老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县级骨干医疗的临床指导老师后,他长期致力于口腔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教育工作经历,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潜心做好教学工作,严格把握医疗临床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在病例书写、临床检查及临床操作环节均严格控制,做好临床操作的椅旁现场教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赢得同仁的认可、学生的尊敬。
成绩的获得是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是新技术的不断开拓,而患者的赞誉,是高尚的医德,是医者的初心。一位97岁的抗战老兵,假牙已经戴用了20多年,因为磨损严重,不能正常进食,家属希望为老人更换一副新的假牙。由于老人患有多种系统性疾病,不能行走,就诊时需要用担架抬到牙椅旁,辗转多家医院都无法就医。牛林在了解情况后主动接诊,老人不能平躺,他就调整自己体位,自始至终站着为老人完成整个修复过程。老人就诊不便,他就优化治疗流程,减少复诊次数,把两次治疗内容合为一次,在每次复诊时开辟绿色通道,减少老人等待时间,做到随到随看,减少每次治疗的痛苦,整个治疗过程为老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减少了老人的就医痛苦,也减轻了家属的负担。治疗结束后,老人家属送来了锦旗,表达了对牛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最大肯定。
择一事热爱,守一生初心。从医15年来,他胸怀大局、心有大爱,为助力西藏医疗事业发展勇于担当;他扎根一线,求真务实,为守护患者的口腔健康勇于攀登;他立足本职,深化医教研协同,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技创新勇于探索。他将援藏精神、西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着自己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在新征程上凝聚奋斗力量,书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