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6日,由机械学院研究生组成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梧桐希路”实践团来到地处榆林市的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旨在进一步推进“双百工程”工作。
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以培养、教育智障儿童和听障儿童为主的寄宿制学校,由马晓琴校长于2000年创办的横山县聋儿语训学校发展而来,在马晓琴校长多年来的坚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之下,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占地8000多平方米,拥有8个年级、10个教学班的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

走进教学楼,目光所及全部是这些孩子们的艺术作品。蛋壳、五谷杂粮、丝线、纸巾、麦秆等物品都被孩子们拿来作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令队员们钦佩不已。

通过座谈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学校里现在主要接收听障和智障儿童,约有120多位学生,年龄段跨度较大。从2010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会带孩子们去应考西安美术学院,至今有不少孩子走出这个地方,进入大学。谈起当初办学的初衷,马晓琴校长说这些特殊儿童不能一味接受来自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和施舍,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力所能及的技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乃至家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横山县政协委员,马晓琴校长一直致力于特殊教育,曾多次提交相关方面的提案。她说,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也幸运地赶上这次春风。精准扶贫,让她认识到扶贫要解决实质问题,让那些帮扶对象获得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技能才行。

实践团带来了徐光华老师科研团队研发的体感随动机器人,并向孩子们进行展示。孩子们在体感摄像头前做一些肢体运动,机器人便会跟随模仿孩子们的肢体动作,孩子们在体验中领略到了先进科技所带来的魅力。
队员们还走进课堂,在智障班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参与到他们的教学之中;在听障班和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手语交流,并且一起学习了《相逢是首歌》这首歌的手语版。

孩子们的热情让队员们对这短暂几天的社会实践难以忘怀,大家对默默奉献在陪护岗位上的老师们感到深深敬佩,被坚持自己初衷,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仍旧坚持办学的马晓琴校长所打动,被承受命运无情打击但是心中仍怀有梦想的孩子们所感动。西安交大作为“双百工程”的推进者,机械学院也将调动更多资源、投入更大精力,更好地落实结对帮扶任务,更全面、更深入地帮扶横山区,推进横山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