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捐赠故事>正文
捐赠故事

【捐赠故事】追蒸汽机车的人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9-21 10:33 浏览量:

“西迁精神不仅仅是属于交大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而是那个年代国家进行工业布局调整,一大批从全国各地迁往大西北,支援西部地区建设与发展的人们的精神写照,这是我们后辈需要学习的。”姜忆帆说。姜忆帆的外公程迺晋老师和外婆屠善洁老师1956年随交大从上海迁到西安,一生致力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西安交大发展献出毕生精力。作为“西迁三代”,姜忆帆从小就经常听外婆讲述乘坐蒸汽机车西迁过来的场景以及深深扎根在西安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耳濡目染,慢慢培养了对西迁精神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长期探寻见证中国工业布局调整与发展的蒸汽机车运行背后的故事对西迁精神进行更深刻的阐释。

程迺晋教授与妻子屠善洁教授在图书馆侧面的合影

以蒸汽机车,致敬西迁

时任西迁博物馆馆长赵大良与屠善洁老师一家合影

2019年10月29日,姜忆帆与家人将自己制作的一辆车头印有“向科学进军,做四有新人”标志的前进1956蒸汽机车模型捐赠给了交大西迁博物馆。当谈及捐赠机车模型的初心时,姜忆帆说:“一方面是想表达对老一辈西迁老教授们扎根西部、无私奉献精神的致敬,另一方面因为自己在学校教育基金会工作,工作中经常涉及公益捐赠,也想借此表达对学校的感恩,同时作为西迁后代,也希望为学校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外婆每次回老家去火车站时,看到火车及火车站里亲人们团聚、送别,总会不由自主怀念起1956年西迁时乘坐蒸汽机车牵引的列车的场景,蒸汽机车承载了他们青春的记忆,也是他们的一个念想。”姜忆帆说。在外婆的提议下,他决定按比例还原那个承载着外婆记忆的蒸汽机车模型。“当看到这样的火车模型,我想一定能够引起外婆的共鸣,事实也的确如此,这辆机车模型给外婆带来了满满的回忆。”姜忆帆开心地说。

大学时期,姜忆帆开始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他常常利用假期去全国各地还在使用蒸汽机车进行生产的厂矿企业及地方铁路实地考察蒸汽机车设计构造及运行原理。在做了很多的实地考证研究之后,他开始进行“前进1956”蒸汽机车模型设计。姜忆帆先后对蒸汽机车的外形设计及运行环境与轨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机车内部构造、装配结构及运行原理进行了详细了解,并与机车师傅沟通机车各部件操作方法及其功能,再通过电子绘制图纸、3D打印零件并进行装配和喷漆,最终顺利组装完成这辆机车模型,历时4月有余。

“前进 1956”蒸汽机车模型简介图

谈及机车模型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姜忆帆表示,“由于目前市面上的机车模型较小,一般是1:87的比例,大概就是一个牙膏盒的大小,并不适合在博物馆展示供游客参观。此外,由于没有现成的素材可用,几乎所有模型的零件都需要自己进行设计。”在经过严谨的计算和对制作技术以及展示效果精准的考量之后,姜忆帆最终决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1:35机车模型制作比例进行图纸绘制,而这项工作就花了他近3个月的时间。

“前进 1956”蒸汽机车模型在西迁博物馆展出

最终展示在西迁博物馆的“前进1956”蒸汽机车模型既严谨的还原国产前进型蒸汽机车的外观与特点,又恰到好处的加入了姜忆帆个人思考的痕迹,而他个人的痕迹,也正是以手工机车模型致敬西迁精神的妙处所在。

“有生命、会呼吸”的蒸汽机车

白银有色铁运公司专用线上运行的蒸汽机车

“小的时候,经常会在铁路边上看到会‘喷云吐雾’的蒸汽机车,从小我就觉得它与其他的火车不一样,它是会呼吸、有生命的。”姜忆帆笑着说。在秋冬季,蒸汽机车燃煤产生的烟气混合着水蒸气,在喷射出机车的一瞬间,凝结成大量白色的烟雾,显得格外壮观且很有气势,会“喷云吐雾”的蒸汽机车成为姜忆帆持之以恒的热爱与向往。

集通铁路上运行的蒸汽机车打破了内蒙古腹地宁静的清晨

早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姜忆帆就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西安市周边的蒸汽机车越来越少了,这也触动了他拍摄蒸汽机车的念头,他想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机车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用照片揭示蒸汽机车衰落背后的真实面貌。于是他开始系统地调查收集全国各地蒸汽机车运行现状及相关资料。2008年上大学之后,姜忆帆开始前往全国各地正在运行或有运行痕迹的蒸汽机车场所进行拍摄,到目前为止,他的拍摄足迹已覆盖全国一百多个城市,拍摄时间长达12年之久。

赤峰元宝山煤矿铁路专用线中运行的蒸汽机车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拍摄是在2010年,去陕西省铜川市耀县秦岭水泥厂拍摄一台比较大型的前进型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应该是陕西省最后一台还在运行的前进型蒸汽机车了。”姜忆帆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姜忆帆想用最好的角度来记录下这台蒸汽机车运行的场景,包括它运行经过的地理环境、建筑、村落以及村子里的人们等,最真实的还原见证城镇发展甚至中国发展历史的蒸汽机车在陕西当地的样貌。他是幸运的,经过先后四五次的蹲点拍摄,姜忆帆记录下了陕西省蒸汽机车运行的一张张珍贵的影像资料。

巴里坤雪山下运行的三道岭蒸汽机车

新疆东部哈密地区三道岭露天煤矿的蒸汽机车是姜忆帆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拍摄的对象。2010年姜忆帆首次去三道岭拍摄时,三道岭煤矿还有30台进行煤矿运输作业的蒸汽机车,而到2020年仅剩下8台,三道岭也成为了中国最后的蒸汽火车服役地。姜忆帆几乎每年都会利用寒假去三道岭进行拍摄,他说:“可能未来三到五年内,三道岭煤矿的所有的蒸汽机车就会停止运营,到那时,整个中国大概就再也没有正常运行的蒸汽机车了。”“有生命、会呼吸”的蒸汽机车终究要停下自己的脚步,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将在镜头下永远被怀念。

但行前路,无问东西

辽宁阜新的蒸汽机车师傅正在维护机车

“在我前往全国各地拍摄的路上,从来不乏同行的人。”姜忆帆说,在记录蒸汽机车的过程中,他深刻地体会到,在前行的道路上,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与自己携手并肩。“在我们的心中,有共同热爱与坚守的东西。”他说。

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一大批支持国家西部地区基础建设、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人才先后从繁华的东部沿海、东北等地区迁往西部,自此扎根西部,奉献一生,可以说,蒸汽机车承载了那个时代所有“西迁人”的记忆。“当我在全国各地拍摄时,我感受到了每一个驾驶及维护蒸汽机车的师傅对机车的热爱,这是他们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如今面对蒸汽机车渐渐衰亡的命运,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不舍与无奈。”姜忆帆说:“在他们之中,不乏从发达地区、从繁华城市迁来的人,他们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年华,没有任何怨,他们的精神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心存敬畏,心怀感恩。姜忆帆表示,追寻拍摄蒸汽机车的脚步从未停止。未来,他将继续怀着敬畏与感恩之心,去记录中国甚至世界最后的蒸汽机车运行的影像资料,从专业的角度去阐述曾经辉煌的蒸汽机车从盛到衰的过程,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共鸣,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也为未来蒸汽机车的研究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文字:教育基金会 田玉粉
图片:姜忆帆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