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新时代奋进者>正文
新时代奋进者

【新时代奋进者】十大学术新人之李晓光:扎根西部,践行实证精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7-13 07:07 浏览量:

李晓光,1992年生,中共党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网络分析、教育匹配研究、族际交往研究和社会分层研究。2014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硕博连读,201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2019年博士毕业后前往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10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入职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研究基金等5个科研项目,在Demography、Social Networks、Social Forces、《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

理论导向,科学实证

“我进入社会学始于偶然,但在研学途中越来越充满热情。”李晓光如是说。2010年夏天,他踏上从甘肃到上海的火车,前往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学习。在华东政法大学的四年本科生涯中,他深受社会学思维的熏陶,特别喜欢李峰教授的社会学理论,尤其执迷于经典社会学理论的百家争鸣和组织社会学的学科之辩。

2014年,李晓光顺利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硕博连读项目。他师从李黎明教授,在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得到了全面系统的量化分析训练。得益于每年夏天举办的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以及每周三午间的工作坊,“我从最开始对量化研究一窍不通的学员,短短三年成长为能独立承担Lab教学的助教,这都离不开实证所团队的悉心培养,同时也在这里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学术友谊”,李晓光谈道。

除了量化研究,交大社会学的培养还特别强调国际视野。2017年,李晓光决心到海外社会学研究中开拓更广阔的视野,于是他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合作导师陆瑶教授对他的学术成长给予了至关重要的培养和支持。他每周都会和陆瑶教授花两三个小时讨论研究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学术讨论潜移默化地提升着他的研究能力。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坚持每周线上学术讨论,无论遇到中国大年夜还是西方重要节日,都不会中断。

博士毕业后,李晓光前往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香港科大的社会学以量化见长,为中国培养了宝贵的量化研究人才。在吴晓刚教授指导下,他深刻领悟着“以科学实证入门,以人文关怀入世”的精神。

海内外的求学经历使李晓光有了比较扎实的社会科学研究基础,但他却时刻充满着危机感。“近十年社会科学的发展太快了,无论自媒体、元宇宙、Chat GPT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应用,还是机器学习和计算社会科学等前沿方法的突飞猛进,都让我充满了危机感,生怕自己落伍于这个时代”,李晓光谈道。他认为交大社会学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以定量研究见长,开展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从事社会学研究十余年,有过辛酸也有过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在社会学的领域的钻研,寄身学术的热忱转化为点点滴滴耕耘的汗水,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扎根西部,教研结合

李晓光曾在多个国际大都市求学,从上海到纽约,再到香港,但最终坚定回到西部任教,究其原因,是受到西迁精神的感召,以及对西部社会学研究油然而生的热情和责任。“无论去到哪里,我知道我一定会回来”,怀揣对投身西部少数民族社会学研究的热忱,他有幸进入了学术环境良好的西安交大。用他的话来说,西安交大学术氛围浓郁,能让人沉下心来做学问。

提及西部地区民族研究,李晓光充满了激情。他详细介绍了五千年历史变迁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尤其围绕华夏族的形成、汉族的形成及其以后的地区性多元统一。“中国71%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地区,研究西部地区族际交往,我们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他谈道。

谈到任教的经历,李晓光认为教学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没有科研上的不断攻坚克难,教学的创新性就会缺失,无法对接前沿,也就教不好学生;没有教学上的不断交流启发,科研的热情也会下降,很多的灵感就来自课堂的交流,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李晓光说。任教近三年,他每一次上课前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达教室准备,细心检查每一页PPT,不断加入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力求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为交大、为西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学科青年人才。

聚焦前沿,力求严谨

“热情、动力、坚持和严谨是做学术和科研最重要的几个品质”。在学术上,李晓光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研究热情。通过不断摸索,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在刻苦努力工作的同时,用打羽毛球、游泳等运动强健自己的体魄,用音乐放松自己的精神,用最爱的菠菜面满足自己的胃口。对西部建设的责任感、对国家发展的渴求、对学术研究的前沿永不消散的探索心是他做科研的动力。与导师李黎明教授、陆瑶教授等的定期交流分享在潜移默化中使他受益匪浅,是他走到今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则是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首要品质,“一丝不苟做学术,认认真真搞科研”,严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时刻保持一个空瓶子心态,善于接受不同的观点,承认他人解释的合理性”。

李晓光的学术成长也离不开他的博士后合作导师边燕杰教授的长期鼓励与学术指引。在边燕杰教授看来,“李晓光是一位超一流的社科青年学者,是社会学团队的骄傲。他品行端正,勤奋努力,学术执着;他低调做人,埋头做事,成绩斐然;他不骄不躁,持续创新,从不自满;他爱党爱国,心系集体,群之楷模。”

谈及新近科研项目,李晓光滔滔不绝。“我们最近在做‘中国在线联合调查研究’,将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大数据研究、机器学习的研究方式结合起来,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两侧同时开展实证研究”,这项研究是科学研究对重大且紧迫现实问题的回应,也是李晓光作为科研人才、学术新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响应国家需求、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和最好体现。

文字: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通讯社赵培洁、王雅萌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