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解冻雪初霁,群贤毕至熹满堂。2月4日,丙申立春,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文学月刊社组织著名作家、文化学者30余人走进西安交大,启动双甲子校庆名家采风活动,共商校庆献礼《延河》特刊的出版相关事宜。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宫辉,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道峻,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齐雅丽出席启动仪式。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执行主编阎安主持仪式。
仪式首先播放了西安交大宣传片《百年薪火》,全景展现交通大学贯通两甲子的风云纪事,详尽讲述迁陕六十载的奋进步伐。宣传片以历史为脉络展示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办学成就与文化精神,为在座作家及学者提供创作的初期灵感与基本素材。
宫辉副书记代表学校对参加采风的作家、学者表达了“炽热”的欢迎,对校庆《延河》特刊的出版表示“浓烈”的期盼。他谈到,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与西安交大比邻而居的六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最深刻变革的一个甲子。在岁月淬炼中,《延河》杂志推动了西部及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学标杆,而西安交大秉持“西迁精神”,把“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信念演绎出新的诗篇。他相信,名家进名校、作家与名师的对话,必将催生一批饱含交大元素、交大气派、交大神韵和交大风骨的佳作,从而成为推动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
采风团成员,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深情表达了自己的交大情,表示将以这份“亲情、热情和激情,写好交大文”。他谈到,交大西迁是生存环境与生存空间的变化,是精神意志的根植,这样的意志激发了方方面面的活力,奠定了今日的交大。如今的交大向西咸新区挺进,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港,是再一次向现代化提升。“这将如涟漪效应一样,激发交大人二次创业、再次圆梦的新活力。”交通大学的第一个甲子,为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做出了重要奠基;第二个甲子,西安交大为支持国家战略西移做出重要贡献;第三个甲子,“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交大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开拓新的思路空间,注入新的精神因子。他指出,西安交大是国内的“丝路第一校”,殷切期盼西安交大聚焦国家问题、世界关切,人文社会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际舆论平台上,在丝路问题、中亚问题、中东问题、欧洲问题等方面发出更多的交大声音,既贡献高水平科技成果,也掌握重大舆论话语权。
黄道峻常务副主席提出,用文学解读西安交大精神和创新办学理念是陕西文学、陕西作家的新课题与新挑战,他倡议大家走进交大,用心感受交大人之所思、所梦、所求、所乐,用手中之笔,把教育的交大描画为一个文学的、立体的交大。齐雅丽副主席介绍了《延河》西安交大双甲子校庆特刊的内容、时间与选题,要求作家学者们贡献智慧,力争为交大文化史和人文史贡献一部可以留存的文化精品。
张迈曾书记动情讲述了交通大学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贡献于中华崛起之时的壮阔历史,如数家珍般介绍了钟兆琳等老一辈西迁人扎根西部艰苦创业的生动往事。他讲到,历代交大人不辜负中央对学校的期望,不辜负交通大学自身的精神气质,也不辜负陕西及西安人民的养育,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书写了西部高等教育史上的华章。他以自身的工作经历举例阐明交大人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既能从‘大漠孤烟直’中引发数学定律,又能以电子通信原理诠释古典乐章”,他相信,“走进交大人的内心世界,将会洞开一个斑斓丰富的创作空间。”他强调,西安交大的120周年校庆绝不仅是一次欢庆的团拜,而是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誓师承载国家使命、做出新的贡献。他表示,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社的慷慨相助和共同发声,将会帮助西安交大更好地挖掘精神、传扬品格,进一步鼓舞交大人的士气,为交大迈向“双一流”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仪式后,作家、学者一行参观了西迁历史纪念馆,并就文学创作及特刊出版事宜进行讨论沟通。
据悉,采风团由60余名作家、学者组成,其中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阎安、吴克敬、红柯、冷梦、穆涛等;著名作家薛保勤、高建群、朱鸿、方英文、杜爱民等;著名诗人耿翔、远村、商子秦、王宜振等;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蒋惠莉、李浩、李震、邢小利、周公度等,还有80后青年作家丁小龙、网络小说家张炜炜等。届时,采风团成员将围绕学校的人文环境、办学成就及精神品质等方面展开精彩纷呈的文学创作。本次《延河》校庆特刊除了收录作家的文学作品外,还会选登交大师生校友的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