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工是中国近现代的启蒙音乐家,具有开创性的音乐教育家,被李叔同(弘一大师)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从在学校创立唱歌课,到发起“乐歌运动”,沈心工一生为实现民族自治,振兴中华,立足教育,以歌作戈,奋斗了一生。他以中华民族的正气之声,陶冶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沈心工,1870年2月14日生于上海。名庆鸿,字叔逵,作歌、作曲时笔名心工。1890年中秀才。
1897年,他考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第一届师范班,主修数学,兼修英语、物理、中文等课程。1900年,沈庆鸿与师范班同学筹办了南洋公学外院(附属小学)。1901年,他应聘任附小教师。
1902年4月,沈庆鸿东渡日本,与鲁迅同时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在日本,他组织中国留学生成立“音乐讲习会”,研究中国乐歌的创作问题,并在此创作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
1903年2月,沈庆鸿回到国内,执教于南洋公学附小。1911年起,他出任该校主事(即校长)长达24年之久。1922年又兼任南洋公学大学部训育主任。他首先在学校里设置了“唱歌”课,这是中国小学设“唱歌”课的开端。这一创举,很快就得到社会上的热烈响应。
沈庆鸿在交通大学执教期间,几乎长年住在学校,很少回家。每天起床钟一响,他总是第一个跑到操场,集合学生出操;每晚宿舍熄灯,他必巡视一周。他对待学生,严而不厉,谆谆教导,卓有成效,在学校和社会上威望很高。
他教出的学生邹韬奋曾回忆道:“沈叔逵先生,他是很精明干练的教育家,全副精神都用在这个小学里面,所以把学校办得很好。”他教导的学生杜定友后来成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主要创建人。1914年(民国三年)7月6日,沈庆鸿主事(校长)为学生杜定友签发了毕业证书。
1927年,国民党接管了交通大学和附属小学,沈庆鸿被迫离开了这所学校。他继续以沈心工的笔名创作歌曲,编辑出版他的唱歌集,后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参与音乐教材的编审工作。他曾参与中华民国国歌和交通大学校歌的编写。1947年 9月 5日,沈庆鸿病逝于上海寓所。其生前师友唐文治、黄炎培等十余人发起成立“心工音乐年奖”,以纪念他的贡献。
沈心工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其中《黄河》为其代表作。该曲谱创作于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表现了作者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此曲雄沉慷慨,歌词恰切,有气魄。表达了中华儿女在屡受列强欺凌下,誓死抗敌的意志,流传甚广。此歌曲1992年入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第一首歌曲。